庭审间歇——
群众最直观的学法平台
“各位老乡,听了今天的庭审,你们对这个案子有没有什么疑问的地方?”
“法官,刚才你说的什么无过错责任,我们不懂,请你给我们解释一下。”
这一幕发生在利州区嘉陵社区。
这不是案件新闻发布会,也不是案件质询会,而是广元法院特有的“庭审间歇十分钟”互动时间。法院每次在案件审理的庭审间歇,都会专门留出十分钟,与案件当事人、当事人的亲友、旁听的群众进行交流互动,请他们就案件相关的问题向法官提问,法官对所提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前来旁听的刘阿姨感叹道:“老百姓不懂法,说不定要吃很多亏,上很多当,跑很多冤枉路。而法院的庭审十分钟间歇互动给了我们最直接的学习机会。”刘阿姨对这种审案方式是称赞不已,“现在法院审案,咱老百姓也可以参与进来,既可以听还可以问,学到了法律还长了见识。”
“不要小看了十分钟。它给了法官再次释法明理的机会,消除了日后因为当事人对法律的误读可能引起的诉累。”中院民一庭庭长胡毅对庭审间歇有着更深的认识。
设置庭审间歇互动的初衷在于通过法官与老百姓的互动,使老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更懂法明理,学会处理简单矛盾纠纷的方法,学会怎样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学会怎样尊重他人的权利。
让百姓心底更敞亮
11月4日上午,中院民一庭法官刘红一行四人来到利州区宝轮镇,对案件当事人老徐进行判后回访。这已是他们第四次到老徐家回访。
2011年6月,老徐借了5万多元钱买了辆车,准备闲时跑跑货运。然而在2012年5月发生了交通事故,失去了左腿。后法院判决肇事车主赔偿12万元。
由于家庭确实困难,肇事车主在赔了2万元后,余下的赔偿款一拖再拖。老徐一家的生活来源几乎全靠老徐,如今,他“倒”下了,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法官在前几次的回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达成分期付款的执行协议。法官们又跑到民政,帮老徐落实了低保。到学校,帮老徐的女儿申请减免了学费。
“为了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人,法官们一趟又一趟地辛苦奔波,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才好……”回访中,老徐一家人表达着谢意。
2009年,广元法院建立了“回访案件当事人制度”,要求法官每年要回访当年已结案件中10%的案件当事人——尤其是败诉案件当事人。并要求在回访中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当事人对法院裁判适用法律、执行程序的疑惑不解之处,要面对面地予以解释和说明;二是征求当事人对法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工作作风、纪律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三是了解当事人的实际困难,确有困难的要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及时解决。
自建立“回访案件当事人制度”以来,广元法院已对6400多件案件进行了回访,征求到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207条,协助相关部门解决当事人的实际困难70余次。
广元法院把回访作为提高法院工作质量的突破口,作为听民意、知民情、解民忧的一个重要窗口。法院在不断的回访中增强了公信力;法官在不断的回访中增强了亲和力,群众也在法官的回访中更加明理、晓法,心底更加“敞亮”
·四川广元:学习“背篼法官”争做人民好公仆
·四川广元 “失信”风险提示给力
·四川广元四字推进队伍建设
·四川广元:掀起学习“背篼法官”精神热潮
·四川广元创新推行农村派出所兼管交通
·四川广元利州警方破获一起制售假药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