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看字破案

2013-11-18 08:43:5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人物档案

    陈雪梅,女,39岁,云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技术处三级警督、高级工程师。

    个性言语

    做文件检验工作要静得下心来。不静心,很多特征是看不出来的。

    第一印象

    面容俊美,一双大大的眼睛里流露出淡定从容的神态。

    □记者杜萌

    “有时梦到检材,半夜里会突然醒来,再也睡不着。”

    陈雪梅从事刑事侦查文件检验工作14年,经她检验鉴定过的1300多起案件文件检材,没有出现一起错检。一天到晚盯得直想吐

    “高考时,报考文图系文件鉴定专业,以为是搞文物鉴定。”陈雪梅说,青少年时期的她就对警察职业有神往,但并不了解被中国刑警学院文图系录取后要学习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坐在教室里,聆听诸多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从进校门伊始到毕业离校,她“越来越喜欢这个专业”。

    记得当年全班共有40名同学。临近毕业,全国各地居然有70多家单位前来争抢这一班的40名毕业生。从云南考来的陈雪梅,毕业后选择回到云南工作。

    文件鉴定专业有着常人难以窥破的“神奇”。

    该专业与法医学、法化学、痕迹学等同为司法鉴定的专门学科。它的检验对象是作为书证和物证的文件,是以书写、印刷等方法制成的文件为载体,以语言、文字、符号、图形的方式提供有关作案人、作案工具材料和文件内容及其真伪等信息的证物。具体对象可以分为:文件的笔迹、文件的言语、文件的印刷图文、文件的污损记载、文件的物质材料等。比如,检验者可以对字迹书写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进行推断,这不仅需要具备文字学、语言学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熟悉地域的风土人情。

    当那些字少、有污损的涉案检材摆在文件检验者面前时,如何破解其中含有的重要信息,为侦破案件起到“一锤定音”的决定性作用,往往会对检验者的专业能力形成极大的挑战,人们难能感同身受地领悟从事这一专业的人们有着怎样的艰辛和不易。

    若叫人不错眼珠地盯着几个字,几小时,十几小时,连续几天地观察和分析找出关键信息,这工作有趣吗?你能坚持不懈地较真到底吗?

    大学毕业前,陈雪梅去基层公安实习,正赶上一个案情重大的案件,检材有伪装,少量字,比对样本条件非常差,当时不知道犯罪嫌疑人是何人,需用笔迹来排查。那次检验,陈雪梅成天盯着那些检材和样本看,看到恶心、想吐。

    文件检验主要依靠用眼观察,过度用眼极易损伤眼睛。

    有一次使用显微镜查看文件字迹,陈雪梅整整一上午俯身在显微镜上,她不知自己眼白出血,同事看到后吓了一大跳,大家熟悉的那双漂亮的大眼睛竟红得骇人。

    一锤定音破谜案

    “不同人有不同的书写习惯,要找出同一个人的书写习惯,首先要静下心来。”

    一段铁轨旁留下粉笔书写的几个字,成为一起铁路爆炸案的唯一痕迹物证。陈雪梅作为专案组成员,排查了案发地附近多个村庄的上千人笔迹,一一比对检验,最终找出了嫌疑人。

    陈雪梅在这起案件成功告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受到了省公安厅的嘉奖。

    在一案发现场,陈雪梅从墙上揭下来一张纸,纸上为手写文字。经过对文字进行言语分析,陈雪梅认为书写者“应为当地人或长期生活工作在当地的人,年龄在40岁左右,初中文化水平,较关注时事”,及时纠正了侦查方向。

    在3天时间里陈雪梅排查了129人的笔迹。在没有样本笔迹排除的情况下,陈雪梅开始研究起打印的样本材料言语特征,当她通过打印材料的言语特征第一次提出重点嫌疑人时,这一判识遭到强烈质疑,因为这名嫌疑对象被认为表现良好,在政治上非常可靠。

    陈雪梅坚持要求补充这名嫌疑人的笔迹样本。时隔两天,待补充来这名嫌疑人的笔迹样本后,陈雪梅坚信自己做出的判断正确无误。于是,专案组开始行动,从这名嫌疑人的卧室中搜出内容相似的另一张纸及涉案其他物证,该嫌疑人对涉罪案情供认不讳。

    案件破获,印证了陈雪梅运用文件检验技术事先对涉案嫌疑人作出的准确分析。

    “最开心的是,笔迹拿过来一比对,就是嫌疑人,没错。”陈雪梅告诉记者,文件检验技术目前在国内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攻克专业难题作出一份贡献。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