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重合作精神、发挥“1+1>2”效用的时代趋势下,法院的司法实践不再依靠单兵作战,而是更加有效运用各种力量协同运作。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依托“五个中心”联动各界力量,充分发挥协调与支撑作用,打造一个公正公开、反应迅速、有效保障的运作体系,充分利用司法资源,助力司法实践。
社会帮教中心,联动施教化
心理咨询区的桌子上散布着一方沙盘,沙盘里堆叠着一些道具。“看到其他小孩都有苹果吃,我也想自己的小孩有苹果吃。”父亲从道具盒中选择了一个苹果,放在了儿子小江搭建的理想家园中。此时,小江双眼噙泪,边上的母亲也哭了起来,一家人抱成一团。
小江今年16岁,之前是留守儿童,今年刚到杭州和父母团聚,却因涉嫌强奸罪被诉至江干法院。因其未成年且为初犯,江干法院依托社会帮教中心,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老师对其进行疏导,帮助其走出阴影,重拾生活信心。
走入江干法院社会帮教中心,一股清新明快的感觉扑面而来,在以明黄、浅绿为主色调的环境下,方寸间点点太阳花激励着误入歧途的被帮教人员摒弃暴力、黑暗,走向光明。帮教中心分为社区矫正区、恳谈教育区和心理咨询区三个分区。采用类似课桌的浅黄、长方形造型桌子,使被帮教者有重返课堂之感,使其在帮教中心这一特殊的法律课堂上,加强学习,明辨是非。
近年来,江干法院以刑事审判工作为出发点,以创建失足青少年改造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为中心点,以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为立足点,主动加强与公安、检察、司法及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机构的横向联系,创造性推行社会帮教工作,设立社会帮教中心,点面结合,建立青少年保护长效机制,全面构建青少年犯罪的打控防有机统一体系。今年5月29日,江干法院联合区检察院、公安分局、教育局、司法局、人力社保局、关工委、团区委、妇联这八家机构正式挂牌运作江干区社会帮教中心,同时出台联合制定的操作规程。这使得原来下设于法院刑庭的单个帮教中心延展为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体系平台,此种多机构协同运作模式在省内亦属首家。
同时,江干法院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外地被告人比重超过九成、犯罪大多与家庭教育缺位有关且其父母等法定代理人缺席庭审情况突出的现实,借鉴英国青少年审判中的“合适成年人”制度,于2008年起以恢复性司法为理念,提出“夏日向日葵”品牌概念,引入包括专业测试软件在内的心理咨询体系,多元助推社会帮教制度。近年来,社会帮教制度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该院也先后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浙江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杭州市“保护明天行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诉调衔接中心,联调促和谐
“朱学军在基层法庭工作了十多年,是一位平民法官,靠其独特的个人魅力调解了上千起案件,受到老百姓的喜爱。我们的法官只有接地气,调解有底气,社会才会更和气。”这是江干法院院长叶青在接受采访时对诉调衔接中心平台“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负责人朱学军的评价。
成立于2009年3月的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是省内率先成立的以法官个人姓名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工作室组建了由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人民陪审员、司法局驻法院人民调解员加盟的工作团队,广泛开展辖区的诉前、诉中调解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2011年,江干区专门发文并召开大会,以学习先进典型为契机,将诉调衔接的“小盆景”打造成“百花园”。江干法院依托“朱学军法官调解工作室”平台,主导联合辖区八街镇联络站,架构“专家+草根”、“专家+群团”的组织模式,利用网络、电视、实体工作室等宣传平台,与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事佬”等调解组织通力合作,构建辐射全区138个社区(村)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切实推进司法为民。
“我们社区虽然了解当事人的情况,但关系错综复杂,情况也比较棘手,还是需要像朱法官这样既专业又有能力的人来参与调解才有希望解决。”闸弄口街道负责人说,因为曾惊动杭城的“3·19”少女落水溺亡索赔案,让这位社区主任焦头烂额,最后通过邀请朱学军法官共同参与协调,才使风波得以平息。
诉调衔接中心把服务保障民生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妥善处理院内纠纷的同时致力于指导人民调解等工作,调解成功率较高,社会认可度颇佳。仅今年上半年,中心引导调解案件869件,调解成功530件,一审民商事案件引导调解率达50%。今年,调解工作室开创性地向社会征集“爱心调解员”,争取将社会上有志于从事调解工作、帮助化解纠纷的热心人士召集起来,扩大中心的社会基础与影响力,为社会和谐增添动力。
执行指挥中心,连横提实效
“早知道公安会帮你们来抓,我就不躲来躲去了。”方某因拒不执行生效裁判而被采取拘留措施,以为躲到外地就可以躲避法院的制裁措施,此时他后悔了。
2009年9月,江干法院成立了全国首家公检法联动的“江干区执行指挥中心”,旨在建立执行快速联动反应长效机制,深化该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中心发挥“四合四动”特点,整合资源,联动公检法三家。法院每月定期将躲避执行的“老赖”名单提供给公安,借助公安强大的信息平台查找“老赖”,中心还开通24小时全天候运行的执行指挥中心网和举报执勤电话,并实行所有举报途径联网操作,一旦发现“老赖”行踪,中心值勤干警可立即出警,及时控制被执行人,或对其相应财产采取冻结、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通过三家联动、群众发动、科技促动,最终使各种执行力量优化组合,实现执行的快速机动,即快速接收、处理执行线索信息,快速查控被执行人及其财产,快速地处置执行中的紧急事项和突发事件,提高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一起担保追偿纠纷的被执行人李某始终下落不明,导致案件迟迟未结。中心成立后,李某住所地的派出所借助信息资源,协助查到了李某的下落,并将其控制在派出所。法院接到通知后立即出警,将被执行人李某传唤至法院。李某迫于压力,全额支付了执行款。从派出所发出通知到执结案件,总共用时不到1小时。
该中心成立以来,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率明显提高,年均达46.16%。仅2012年,法院就有1416件案件的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自动履行金额1.76亿元。截至2013年7月,执行指挥中心网点击率达76288次,共接到举报(咨询)电话8850个,网站在线举报94人次,其中举报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线索601条,有效线索290条。
诉讼服务中心,联络暖人心
“除了来院里面开庭,当事人可以足不出户实现从立案材料递交到案件信息查询各项诉讼行为,大大便利了当事人诉讼,节约了诉讼成本。”立案庭庭长在介绍诉讼服务中心功能时介绍。
江干法院近年来以创建省级示范文明窗口为标准导向,提高网络利用率,不断建立健全导诉、电子化信息平台、文书上网等服务措施,不断提升诉讼服务中心品质。截至目前,该院已通过外网建立了包括开庭公告查询、网上立案申请、QQ在线咨询、执行信息查询等一系列便民利民通道。诉讼服务大厅除提供从诉讼咨询到落实立案的一站式服务外,还专门设立信访接待、诉讼费服务等窗口,便民利民。
为扩大法律服务的影响力,江干法院开展主题报道,围绕审判执行等中心工作,以公众开放日、新闻发布会形式,集群报道,增强新闻宣传影响力。弘扬先进典型,法院联合杭州电视台,为全国模范法官朱学军开辟电视调解宣传平台,提高司法为民辐射力,服务辖区民众、提高法律素养。法院开展“群众身边事”普法宣传,今年年初编印《身边的法律》案例插图本,共计发放1400余册;今年以来已举办公众开放日6次,接待公众620余人,在各类媒体刊发宣传报道209篇次,有力引导舆论,反馈社会关注。
行政争议协调中心,联袂助大局
为更好地化解行政争议,江干法院还设立了行政争议协调中心。该中心注重协调,分管院长带队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参与执行部署,赴现场指导工作,沟通区住建、劳动与社会保险等部门,倾听民意,促成案件化解;注重研判,通过要情专报等形式向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发送行政审判及涉征迁司法动态,规范行政行为、提升行政效率;深化机制,由法院或相关部门牵头及时就涉大项目工程推进工作互通有无,服务区域建设大局。行政争议协调中心联合多家行政机关,形成独有的解决行政争议工作机制,为城市建设大局注入汩汩活泉,推动了该区“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的建设。
·浙江杭州萧山警方北上锦州抓获8个百万大盗
·浙江杭州余杭推广“三只眼”监控系统
·浙江杭州保障浙商大会安全有序
·浙江杭州试点启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保障系统
·浙江杭州:“和事佬”5年调处矛盾42万件
·浙江杭州破获特大涉毒涉枪案
·浙江杭州破获特大涉毒涉枪案
·浙江杭州上城区"平安365"把百姓忧乐放心头
·浙江杭州正努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者
·浙江杭州紫阳街道有个草根“消安办”
·浙江杭州:各有所长的巡防队织起一张平安网
·浙江杭州余杭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创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