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总有一缕光,照亮前方

2013-11-14 16:10: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我已经离开大学校园进入法院实习工作两个多月了。这两个月,是我由一个在校大学生向法律工作者转变的开始,是我开始将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的起点。“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我想我们每个人终究应该有些信念,来指引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如果我是一株新芽,我愿接受阳光雨露,希望长成一棵大树。

    岗前锻炼——如果这是新芽

    一开始,我被安排到审判监督庭实习,这里主要负责重审再审案件的审理, 案件数量和其他庭相比算不上多,但是都很复杂且难以处理,很多案件的当事人和证据材料都不容易找到,这就需要法官在处理案件时有足够的细心与耐心。在审监庭的时候,得以有几次机会和胡法官一起会见当事人和到现场勘查情况。在几次接触之后,我慢慢学到了和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沟通的一些技巧。要想让当事人敞开心扉,详细明白地说明情况,就要学会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诉求,而不能从裁判者的高度来指点要求当事人。还要学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当事人解释分析法律问题,而不能僵硬地用法律语言与当事人沟通。

    法律是神圣的,但法律从来不应该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真正的法律要能切实帮助解决现实中的纠纷。而仅仅有完善可行的法律也是不够的,更何况是在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的现在,法官作为居间裁判者就更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司法裁判,定纷止争。作为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法治信仰,或追求司法独立,或期盼法无疏漏,罪无漏罚,但是在现今的社会条件和法律环境下,我们应该做的不只应该限于纸面上的法律讨论,而要“人民法官为人民”,学会“为人民司法”,最大程度上的运用法律,从自身办理的案件出发,从一点一滴出发,化解社会矛盾,惩治违法犯罪,帮助大众真正树立法治观念。

    岗前培训——也许这是阳光雨露

    法院一直很注重对青年干警的培养工作,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养成良好职业作风,尽快提高职业技能,根据安排,我们新录用的大学生接受了思想政治素养、业务知识与职业技能、团队意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通过观看北京法院建院60周年专题片,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首都法院建设的风雨历程;通过学习法官行为规范和接受廉政教育,我们更端正了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坚定廉洁的信念;通过法律文书制作和庭审记录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我们对法院的工作有了更切身的体会;通过听取老师对档案和保密工作的讲解,我们弥补了自己知识的盲点……

    培训的日子无需工作,可以说是轻松的,但培训的日子也是忙碌的。我在这段时间慢慢实现了自己由学生向法院工作人员身份的转变。期间,我们看了《法官妈妈》这部电影,让我有很多的感触。法官的工作并不轻松,有金钱的诱惑,也很容易引来当事人的误解。作为一个法官,要想得到当事人的理解,既要廉洁、依法,也要以德服人,以情动人,真诚地对待当事人,切实为当事人解决矛盾纠纷,努力为当事人办实事。在这段时间,知道只有信念理想是不够的,于是开始抛开学生的青涩与脱离现实的不理智,开始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开始学习“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和“公正、廉洁、为民”的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首都法院“确保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官司”的工作目标。

    正式入职——我愿做一颗大树

    经过培训和岗前锻炼,我正式进入政治处工作。虽然不像业务部门一样可以直接面对当事人,但是在政治处的工作可以让我很快地了解法院的各项工作,为今后打好扎实的基础。每一项工作都有其重要性与复杂性,也许在政治处的工作很繁杂,这是对我的挑战也是对我的锻炼,政治处的领导和同事都给了我很多的指导与帮助,我也会认真努力,争取尽快融入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结语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思潮、我们的正义观,正陷入尴尬的两难选择当中。我们甚至怀疑法律是否公正,因为法律无法回避个人的道德判断,无法做到中立。这多少让习惯了传统道德观念和固定思维的我们感到不安,但这种不安,却能让我们理性精神保持清醒的状态。我们清醒的理性和人类的良知,会促发我们去寻找有关“公正”的“出路”。

    经过培训和实践锻炼,我也要真正成为法院的一员,作为一个新人,我还有很多的不足,今后我要虚心向前辈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法律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道阻且长,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前行,找到我们法治的火种,散发光芒,散发温暖。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