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河北

河北为残疾人维权开通绿色通道

2013-11-14 10:33: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河北为残疾人维权开通绿色通道

法援为残疾人撑起维权保护伞

“法律援助好,温暖百姓心”,近日河北省唐山市市民郑霞将这样一面锦旗送给丰南区法律援助中心。两年前,郑霞的丈夫驾驶摩托车下夜班途中,撞到路边没有任何警示标志的碎石,导致精神障碍。虽然交警部门认定堆放碎石的施工部门负有责任,但施工部门却迟迟不予赔偿。历经两年时间和四次法律程序,在法律援助中心帮助下,郑霞一家终于拿到了赔偿金。“我本来已经失去信心,可法援中心坚定了我维权的信念。”郑霞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2012年以来,河北省将残疾人作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努力为残疾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截至2013年6月,共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6730件,提供法律咨询24510人次,切实维护了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搭建残疾人法律援助网络

近年来,河北省各级司法行政部门与各级残联紧密协作,在全省逐步建立健全了以法律援助中心为主体,以法律援助工作站、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为骨干,以院校、民间法律援助机构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援助网络,为全面开展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目前,河北省共建立县级以上法律援助机构189家、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2241个,依托残联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127个,同时在与残疾人联系密切的妇联、工会、信访局、共青团、老龄委等职能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850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运转有序的残疾人法律援助维权网络,极大方便了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

廊坊市市民李炳林因工伤致残后,因工伤保险待遇、拖欠工资等问题与用人单位产生纠纷,申请法律援助。援助律师调查取证积极施援,通过一、二审程序,李炳林最终拿到拖欠工资与各项补助金10万余元。

“这起案件虽然案情普通,但却涵盖工伤保险待遇纠纷的全部因素,如果没有法援中心与残联、劳动仲裁部门的协作,胜诉的道路肯定更加困难。”负责此案的廊坊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涂哲刚如是说。

针对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特点,河北省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主动与残联等有关职能部门加强联系,建立起定期联系制度,并建立提前介入机制,一些市县法律援助机构律师担任同级残联的常年法律顾问,对具有普遍性的赡养、抚养、抚恤金、人身伤害、婚姻家庭等涉残案件提供法律意见。

畅通残疾人法律援助渠道

2012年承德市发生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件,按照法律规定,被害人家属在刑事诉讼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事实上被害人的妻子与儿子都是智力残疾人士,属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这类案件中,需要指定法律援助的一般都是经济困难的被告人,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情况通知法援中心为智障的被害人亲属指定了律师作为代理人。受理援助后,承德市法援中心为受援人启动维权绿色通道,最终法院在判处被告人刑罚的同时判决其赔偿原告人各项经济损失11万余元。

河北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普遍开通了残疾人维权绿色通道,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残疾人实行上门、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妥申请、审查、审批、指派等全部手续,使残疾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法律服务。

河北省各级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在接待来访残疾群众时,加强宣传教育,以案说法,加深残疾群众对法律法规和法律援助的认知程度,同时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全国助残日”等平台,与新闻媒体合作,广泛宣传残疾人法律法规、法律援助制度以及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为全省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记者马竞 实习生周宵鹏)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