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小桥流水、细腻温婉的江南水乡的我,自小就向往粗犷豪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渴望骏马奔腾的无拘无束,憧憬苍茫无边的开阔壮美。这年八月底,我有幸在塞罕坝圆梦,在乌兰布通草原驰骋一回。
我们到达塞罕坝正值八月底,秋高气爽。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和拥挤的我们,在这里仿佛找到了一片天堂。微凉的空气,静谧的白桦林,潺潺的流水,偶尔传来几声鸟啼,抚慰了我们焦躁的灵魂。
掀起你的盖头来
塞罕坝蒙语的意思是“美丽的高岭”,它自古就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盛、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为锻炼军队,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公里的狩猎场,每年秋季都在这里举行狩猎活动,史称“木兰秋?”。 1690年,康熙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平定葛尔丹叛乱的乌兰布通战役。1991年国家建设部把木兰围场确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于景区内植被保存较好,森林覆盖率高,形成了区域小气候特征,降水相对充沛,空气质量较高,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勾勒出保护区如诗如画的壮美画卷。
驴友们这样描述她:春夏时节,万顷松涛,清风习习;茫茫草原,繁花似锦,游人徜徉其间,心旷神怡,不知有暑。八月金秋,红叶满山,霜林叠翠。一到冬季,林海雪原,莽莽苍苍、气象万千;雪淞玉树,无限情趣。这样的美,教人如何不动心呢!
吃穿住,听我说道
草原和牛羊是分不开的,在塞罕坝吃得最多的便是牛羊肉了。不过几顿大餐吃下来,我们是几多欢喜几多愁。最愁的是在宾馆饭店吃了一盘一百八的羊肉,整顿饭下来四个人被宰了五百多块大洋,事后想着直心疼。最痛快的是在一家农户吃现宰现烹的羊肉,大块大块刚出锅的羊肉,用刀切了直接蘸酱吃,还可以就着羊汤吃硕大无比的烧饼。说来有趣,这是我第一次享受这么本土、粗放的羊肉宴,大家都吃得很尽兴,而我也被现场氛围所感染,坐在炕上放开了大嚼羊肉,吃了一个巨无霸烧饼,不过还是没法忍受羊汤的腥味。
塞罕坝气候凉爽,即使在最热的七月里最高温度也就二十五六度,然早晚温差很大,夜间最低温度在十度以下了。天生怕冷的我在晚上穿了四层衣服仍抵御不住寒凉,在同伴们只穿一件外套的情形下我被视为了异类。不过白天紫外线非常强烈,五天度假回来我们脸上像抹了碳粉似的。
说到住处,我们很是得意。我们栖身于一处农家院,且是独门独院,屋前种满了各类蔬菜,很是符合现实版的“偷菜”条件,只是道德意识约束着我们的贼心。清晨,披着朝霞,踩着露珠,漫步在菜田畔,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待日头渐高,暖意渐浓,捧一本散文,品一杯香茶,回味在阳光下,颇为惬意。
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喜欢摄影和绘画的朋友一定会迷恋塞罕坝,因为这里太美了,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捕捉到亮点。这里有松林、白桦林、湖泊、湿地、草原、山岭;这里的天空很低很蓝,大片的云朵似乎就在头顶飘过;这里有成群的牛羊、骏马、和路边不经意发现的狐狸。我只能叹息我手中的相机太低级,只能遗憾无法用画笔描绘出眼前的美。
寻求安静和慢节奏的朋友一定对塞罕坝流连忘返,因为这里太静了。偌大的一片湖面,看不到一丝人影,水波击荡声和蜻蜓点水扇动翅膀的声音清晰可闻;顺着草原蔓延而去的公路上,听不到一丝车轮滚动声,满眼是无边的青黄色和连绵的山岭。
我怀念的,是那份静谧,是那如画的风景,是微风拂面时的清爽,是阳光下温暖的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