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大连中院:“指尖上的”司法变革

2013-11-13 16:07:2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辽宁法制报 

    今年5月,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工作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负责信息化建设及审判管理部门的肯定。今年10月,随着全新改版的信访模块上线运行,大连中院信息化工作平台全面优化升级。不断提速的信息化,正在催生以公正高效为关键词的“指尖上”的司法变革。

    指尖上的智能“外脑”

    “咦,怎么有个黄灯?……”

    每天上班后,刑二庭法官老付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内网信息化工作平台,“黄灯是审限将至,红灯是超审限,蓝灯是提示中止或延期”,提起工作平台,临近退休的老付赞不绝口,“它就像用苹果手机一样,刚开始我们都不爱用,可习惯后就再也离不开了,现在它就是我们的‘外脑’。”

    平台可按案件不同类型将办案流程细化到每个节点,同时根据法律规定设置不同时限,可对立案、分案、开庭、送达、结案、归档等重要流程节点进行智能提示、预警,有效防止超审限;同时,根据人员角色赋予不同权限,设置上自院长下至审判员的严格审批流程和时限,实现了公文流转和审批提速;法官可实时查询案件的所有关联信息,了解全院工作动态。“从进门第一天开始,系统能够对案件审理周期进行智能跟踪和全景式图谱呈现”,在长期参与信息化系统研发的安静法官看来,开放的柔性技术平台是最大的亮点,“它能够适应审判规律的变化随时调整,实现‘贴身定制’。信息化设计应像规划道路一样高起点,不能只满足当前的流量,还得预留未来变量”。

    实际上,信息化一直被大连中院院党组视为强化管理、提高司法能力、树立司法权威的头等大事。2011年,历经5年探索,大连中院建成符合最高院要求且兼具大连特色的信息化工作平台,此后,院长李威亲率团队深入审判一线调研,多次提出优化建议和设想。眼下,审判信息管理处开发了全新的“智能辅助包”,可实现按流程分类的法律法规查询,其中内置了案件相同案由的大连两级法院生效文书以降低“同案不同判”的可能;另外,该软件可根据前置文书智能生成裁判文书,进行排版纠错及结案信息智能比对,不仅大大提高审案效率,而且确保裁判文书“合格下线”。青年法官孟晶是第一个试用者,“这个软件就像火眼金睛,有了它,相当于上了‘双保险’,防止文书‘带病出门’。”

    不打马虎眼的“管家”

    从2011年开始,审监庭庭长王国林每月初都召开庭务调度会,对未通过平台及时报送信息和文书情况进行通报批评。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敲打”,仅仅数月,全庭迅速实现线上工作模式。在青年法官王亮眼中,“平台相当于‘微信’,我们基本通过它发消息汇报工作、探讨问题,实现了‘人机合一’。”

    “平台完全透明公开,且流程规范,一言一行都在监控下,法官的责任心和能动性提高了,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深度也不同了”,在王国林看来,信息化更大的意义在于使法官从“他律”走向“自律”,减少了“个人烙印”。

    如今,审监庭实现了平均审理天数、审限内结案率一降一升的良性循环,人均存案数下降了一半。而这,不过是大连中院通过信息化实现精细管理的缩影。

    “信息化的生命在于人”,通过推行“1411”合议庭改革、人员分类管理等措施,一批年轻优秀法官走上了审判前沿。通过院领导率先使用、加大培训力度,如今95%的一线法官都通过平台工作,保证了信息准确及时。有了源头活水,系统成了“四两拨千斤”的智能管家:涵盖全部节点的异常审判流程警报机制,可对所有法官、案件的每个动作节点实施动态和实时监控,管理者可随时掌控案件运转情况;平台能自动生成数据并科学分析,做好案件质量管理、态势分析、绩效考评等工作。“现在管理有了抓手,原来审管办挨个部门要数据,现在平台即时生成数据,不但可以发现异常情况,还能诊断病因。”审判信息管理处处长赵冰坦言,“有了它,管理没有‘死角’,任何人都别想打马虎眼。”

    而在院长李威看来,五年前“当掉裤子也要把信息化搞起来”的决心有更深远的意义,“科技手段是推动法院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它可以问诊当下,还能预见未来,使决策行为告别经验主义,愈加科学和理性。”

    既封闭又开放的“高速公路”

    近日,大连中院信息化工作平台新增了一道“军规”——过问案件登记制度。因非工作需要“打招呼”过问案件的人员均登记在册,这让一线办案人员松了一口气。

    为切实提高司法公信力,大连中院对信息化工作平台全面改造升级,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审批流程,使其成为规范司法动作、优化外部环境的“防火墙”,“这相当于修了一条全程封闭、带电子眼的高速公路,司法行为必须按法律规定的通道走,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

    而随着连通两级法院信息网络的形成,11个基层法院“信息孤岛”将并入“主干道”,实现两级法院间零距离业务对接,刑事审判不出监所、诉讼不出海岛已成为现实;与此同时,一个以司法便民为落脚点的开放网络正逐步铺开:轻触查询终端就可以查询案件信息、开庭信息、诉讼指南等;足不出户就可以远程立案、支付诉讼费,点击网上信访系统,就可获知案件进展情况;进入协同执行系统,可以全程监督执行过程;2015年,还将建成连通人大、政法委等部门的司法公开系统和图表式数据库,实现全方位监督。

    “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法院不但要有全面公开的底气,更要有让人看得懂的诚意”,大连中院以公开促公信的设想,将在“指尖上”破茧成蝶。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大连中院开门搞活动接地气做小事
·辽宁大连中院:指尖上的“化蝶”之路
·辽宁大连中院从严打击严重毒品犯罪
·辽宁大连中院从严打击严重毒品犯罪
·辽宁大连中院建立业务导师制度
·辽宁大连中院提升司法公信紧抓作风建设

·辽宁大连中院提升司法公信紧抓作风建设
·大连中院要求干警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法律需求
·大连中院收案数结案率均创新高
·大连中院不断加强和改进审判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