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在路上

2013-11-13 14:45:1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这里,是国庆期间的地铁一号线,人头攒动。

    他一上来我就注意到了,一个背着学生式样背包的老伯伯。留着白发平头, 身上裹着老夹克,手里拄着拐杖, 神色略显紧张,好不容易挤上了地铁的他,压低了身体艰难地往地铁中部挪动,喘着气寻找可以落脚的地儿。于是,我慌忙起身说,“大爷您坐这儿。”

    坐定后,我低头看他挂在颈间的相机。老伯伯抬起头看见我在瞅他的相机,爽朗地笑了:“到北京来旅游的,就是人太多。”很浓重的四川口音,我能听懂。国庆假期的北京,我没有勇气出游,怕旅途的周折,怕拥挤交通的劳累,我就曾经在这条地铁线上硬生生地被人流推下了站,只能站在站台上看着车厢里满满的场景挥手。这位大爷却好像并不在乎人多车挤,很是自豪地跟我聊开了,原来他已经独自一人去了很多地方,趁着国庆刚从湖南赶过来,想看看升国旗。这个曾去过很多地方的老伯伯,想给我看看相机里的各地风景,但由于车厢过于拥挤不便而罢休。

    想象着这个在我眼中看来已是老伯的人,一个人独自旅行,看沿途的风景,品各地的人情,感受不一样的人生和意境,我不禁暗自思忖,这是我看见的身材瘦小的大爷么?背着相机一个人旅行,在我看来只是年轻人自我释放的宣扬,原来老伯伯也流行。我一直想效仿,也一直在寻找,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实现一个人旅行的心情。总是没有时间,总是没有机会,应该说总是没有勇气。有些惭愧,这位老伯伯确实值得以自豪的口吻跟我聊他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克服远行得孤独,他住过的云南竹楼,吹过的厦门海风,一路的精彩该是在他的世界里。属于自己一个人的风景,可以随意停歇随意欣赏的自由,我突然很强烈地想看看老伯伯胸前的相机,里面装着的透过他的视角看到的一路,该是怎样?可惜很快天安门西站到了。老伯很高兴地跟我挥挥手,继续上路,留下我望着他走下地铁远去的背影,并不瘦小。

    这里,是法院的值班室,静谧无声。

    门半掩着,轻轻推开。小谢低着头坐在沙发上看书,看见我进来很惊讶,“该你值班了?怎么没出去玩?”我有些不好意思,国庆出行的喧闹让我选择了宅在家里。“不出门多好,给来北京旅游的人们腾点地儿,不然太挤了,咱就值值班,看看书,精神娱乐也挺好。”小谢调侃的语气逗乐了我,有道理啊,如今度假方式多养化,安静的干点想干的事情也算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刚刚从办公室一路走来,看见了好几个同事都在,原本很诧异但现在明白了,没做完的工作可以在这个日子里悠闲地完成,没看完的书和电影也可以肆意继续,昨天新闻报道的长城上那长龙般的队伍让大家都心存侥幸。偶尔看看书也好,小谢递过来一本书,打发一天值班时间足够了。余秋雨的《行者无疆》,无疆的欧洲之行。在传奇和诗意的联想下,别具魅力的欧洲在余秋雨的笔下变化万千。用他的话来说,每一段路都能解答一些问题,却又带出更多的新问题,因此越走越远,很难停步。跟着他的描述我也在欧洲大陆上漂泊,随着他的文字,我也开始感悟欧洲文明,思考中欧文化的差异与责任。谁说只有出门才能有风景,用心找到的魅力风光也能跟照片里的固定剪影一较高低,或许还沉淀着深深的思想底蕴。

    我安静地低着头,偶尔有沙沙的翻书声。

    短暂的国庆假期很快结束,没有出门游玩的我很坦然。前两天地铁上独行老伯的笑容与值班室里安静看书的身影,很巧地印证了时下很流行的一句话:行动和思想,总有一个在路上。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