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上海

上海浦东:提升矫正质量 帮扶浪子回归

2013-11-13 09:44:0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上海法制报 

    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区域之一,自2003年以来,浦东坚持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入手,落实多种举措,强力推进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几年,随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浦东新区人口的不断导入,浦东新区社区矫正人员急剧扩大,在册人数是试点之初的3倍且增长较快,已超过一个中型监狱的关押规模。为了应对急速发展的社区矫正形势,浦东新区司法局通过狠抓规范管理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的质量,矫正人员重犯率始终低于全国0.2%的平均水平。

    突破五大瓶颈

    理顺工作机制

    浦东新区突破组织瓶颈,通过改革将公安的部分执法职能转移到司法,形成以司法行政为主体、公检法密切配合的工作体制,实现矫正管理的一体化。突破资源瓶颈,先后建成三个集“监管矫正、教育矫正和心理矫正”于一体的社区矫正中心,实现执法平台的规范化。突破监管瓶颈,投入使用手机定位系统、电子脚踝监控系统和人脸识别系统,实现监管过程的信息化。突破方法瓶颈,积极探索心理矫正和分类矫正,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突破地域瓶颈,明确来沪人员接受的条件程序,实现来沪人员监管的属地化。

    规范执法程序

    强化服刑意识

    在浦东新区,社区矫正人员报到首日会拿到“管理细则告知单”,列明矫正期间应遵守的事项; 入矫宣告后矫正人员要签订《社区矫正责任书》明确有关责任。对社区矫正人员在周报到、集中教育、思想汇报、公益劳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分,达到一定标准的给予申报日常行为奖励。但对有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苗头绝不“捣糨糊”,及时联合检察官、社区民警共同做好批评训诫,对经过教育批评仍不悔改的给予警告直至提请收监。此举不仅维护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而且也强化了矫正人员的服刑意识。

    落实社区服务

    引导悔罪赎罪

    浦东新区将敬老院、阳光之家、环卫所等作为社区服务基地,并将社区服务分门别类列成“菜单”让矫正人员自助选择发挥所长。落实专人,负责社区服务的监督和效果评价。社区矫正人员的服务受到社区服务基地领导的大力肯定。很多矫正对象也表示,社区服务不仅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错,更在赎罪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价值的提升。

    开展分类矫正

    提升法制意识

    浦东新区广泛吸纳教育资源,成立社区矫正“讲师团”,邀请检察官、社区民警、律师、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开展法律、心理健康、职业发展、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根据矫正期长短和犯罪类型等开展个别化矫正; 根据矫正人员年龄、职业等开展分类矫正; 在青少年矫正教育中引入艺术矫正方法,拍摄青少年矫正原创微电影。通过矫正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探索,因人施教,转化效果明显。有的矫正人员主动放弃报复“私了”的念头,极大降低了重新违法犯罪风险。还有的积极主动向敬老院、地震灾区等捐款捐物,参与爱心义卖等,社会责任感等明显增强。

    安置帮教让浪子无忧

    浦东新区刑释解教人员数量约占全市1/5,总量庞大而且分布不均匀,人户分离比例较高,促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的帮扶、教育和服务工作任务艰巨。对此,浦东新区始终践行群众路线,抓住《上海市安置帮教工作规定》 生效契机,最大限度地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安置帮教,不断夯实安置帮教的群众基础,取得连续6年重犯率低于全市平均、安置帮教率高于全市平均的良好成效。

    建立一支专门的安置帮教志愿者队伍

    2006年成立了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多方募集20余万元专项资金,对社区开展帮扶项目给予扶持。许多居(村)委都成立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居委会主任任副组长,治保主任、社区民警等为成员的志愿者帮扶工作小组,积极组织发动社区老党员、律师、楼组长等热心志愿者与刑释解教人员建立“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帮扶关系并积极开展谈心、教育和就业帮扶等活动,每年开展帮扶活动3万余次。

    加强对安置帮教三支队伍的指导培训力度

    浦东新区历来重视从事安置帮教工作的三支基层队伍:一是36个街镇司法所的专职干部,二是中和矫正事务所的100余名专业社工,三是浦东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注册登记的3200余名帮教志愿者和85家会员单位。通过专家讲座、岗位竞赛、例会座谈等各种形式,定期组织三支队伍开展工作交流和业务培训。编写《安置帮教政策法规文件汇编》 和《安置帮教志愿者手册》,上半年举办全员志愿者培训,下半年组织骨干志愿者培训,邀请法律、心理学和帮教实务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志愿者代表传授帮教理论和实务知识。

    夯实基础积极将帮教活动向两头延伸

    浦东新区将帮教活动向前延伸,对服刑人员特别是临释放人员开展社会适应性帮扶。通过与监狱、看守所建立共建合作关系,每年开展帮教活动近百次,帮教服刑人员300余名。

    同时,浦东新区还发动企业家积极参与过渡性安置基地建设。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特殊人员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全区过渡性安置基地49家,在岗人员800余人。依托3家企业建立了既能提供工作岗位又能提供培训食宿的“中途之家”,每年提供一定数额的扶持补贴,已安置20余名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人员,至今无一人重新犯罪。

    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开展个性化帮教

    浦东的安置帮教工作不搞“一刀切”,而是从每一名刑释解教人员最基本、最现实、最迫切的需要出发进行帮扶,逐步获得信任,达到帮扶目的。浦东新区要求每一名志愿者在开展帮教活动中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坚持“四谈心”:遇到挫折谈心,思想有疙瘩谈心,重点对象经常谈心,五年以外人员定期谈心,并使他们基本生活有着落,上岗就业有人推,教育疏导有人做,家庭困难有人帮、纠纷疙瘩有人解。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视频]上海浦东人民法院自由贸易区法庭挂牌
·浦东区检察院召开强制医疗程序适用研讨会
·上海浦东新区检院举办第二届检察文化月活动
·上海浦东新区开展“平安浦东”集中宣传活动
·浦东:念好“政社互动”这本经
·上海浦东法律援助中心最关注法律惠民

·上海浦东法律援助中心最关注法律惠民
·浦东检察院积极探索涉罪未成年人跨区域观护帮教
·上海浦东万祥镇开展暑期青少年禁毒宣传活动
·上海浦东万祥镇开展暑期青少年禁毒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