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云南

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以亲情帮教和监区文化建设提升教育改造质量

2013-11-12 11:21:5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云南法制报 



新岸艺术团成为向社会展示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



亲情帮教让服刑人员安心改造



“我型我秀”演出活动受到服刑人员的欢迎

    “监狱不仅要惩罚犯罪的人,更要帮助这些误入歧途的人。从深层次看,很多人走上犯罪道路与文化素质较低和亲情缺失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加强监区文化建设和开展亲情帮教在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中不可或缺。”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下称省女一监)监狱长杨亚俐认为。

    近年来,省女一监在监管改造工作,特别是今年的教育质量年活动中,一方面加强监区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助推教育改造质量;一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社会帮教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教育改造工作中的作用,让服刑人员处处感受到亲情的召唤,感受到爱的温暖。

    “新岸艺术团”展示文化新风貌

    省女一监的监区文化建设,在云南省监狱系统可谓首屈一指。早在2001年,省女一监就成立了以服刑人员为主体的新岸艺术团。12年来,新岸艺术团由小到大,从原先的20人到发展现在的30多人,从单一的舞蹈表演形式,到加入民乐演奏、歌舞剧、心理剧演出等多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服刑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培养了一批有一定表演水平的服刑人员,使新岸艺术团成为宣传监狱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

    省女一监警察杨倩从2004年至今,一直负责艺术团的工作。第一次看到艺术团的演出时,杨倩“惊呆了”,根本想不到在监狱里还有这样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演出队伍。“没有痛苦、自卑,感觉很阳光、自信。”杨倩说。

    杨倩告诉记者,新岸艺术团的演出很多,除了每逢节假日在监狱为全体服刑人员表演外,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到各监区演出。每当看到艺术团的演出,服刑人员都会十分开心,“演出前在期待,演出后还要谈论很多天,艺术团的演出促进了监区的文化建设,也激发了服刑人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认真改造的信心。”

    省女一监副监狱长赵桂芬告诉记者,每年新岸艺术团都要为到监狱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的单位演出,有时甚至应邀到监狱外演出。

    2013年1至10月,新岸艺术团演出了38场,观看演出9867人次。开展警示教育18场,1821人次接受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有一次,某银行行长带领全体员工在监狱观看了新岸艺术团的演出后,十分激动。他说,以前总觉得监狱很可怕,服刑人员一定都很颓废,但在新岸艺术团的演出中,他看到了服刑人员对生活的热爱,完全改变了他对监狱的看法。这样的事例在新岸艺术团的演出历史上举不胜举。

    此外,艺术团也为有艺术特长的服刑人员提供了一个培训的机会。王丽(化名)是新岸艺术团的一名服刑人员。刚入监狱时,王丽几乎绝望了。在监狱警察的鼓励下,王丽报考了艺术团,凭着从小打下的舞蹈功底,王丽被艺术团录取了。“到艺术团后,每天练功、排练,生活很充实。人的精神也就一天天好起来了,现在的我和刚入监时的我判若两人。”面对记者,王丽做了一个芭蕾舞抬手的姿势说,“我现在对自己很有信心,以后出去了,我可以去教人跳舞,也可以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养活自己没问题。”

    如今,新岸艺术团已经成为省女一监的一张名片,并作为监狱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监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建设为改造注入正能量

    为了让服刑人员有一个轻松、健康、和谐的改造环境,使服刑人员在改造中树立自尊、自强、自信的理念,省女一监在教育改造中不断创新模式,加强监区文化建设,营造了浓郁的改造氛围。

    《新岸苑》是省女一监自办的一份监狱内刊读物,创办多年来,已成为服刑人员改造生活中的重要读物。服刑人员通过《新岸苑》了解国内外大事、监狱发展情况,吐露心声,接受心理辅导。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1至10月,《新岸苑》就收到服刑人员投稿3951篇,由此可见其在服刑人员中的影响力和服刑人员对《新岸苑》的关注。

    走进省女一监,在每个监区都有黑板报、宣传栏、读报栏。每年,监狱都要拿出经费订阅包括《云南法制报》在内的大量报刊杂志,或是在读报栏张贴供服刑人员随时阅读,或是在监狱图书馆内供服刑人员查阅,或是通过监狱广播站向服刑人员广播……服刑人员张美(化名)告诉记者,以前在外面基本上不读书读报,来到监狱后,经常读书读报,学习各种法律知识。“如果早这样,也许就不会进来了。”她感慨地说。

    据统计,仅今年1至10月,省女一监服刑人员到监狱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总人数达14864人次,其中图书借阅9105人次,杂志借阅5759人次。

    为了强化服刑人员遵规守纪的意识,让“监规在心中,快乐在手中”的理念深入服刑人员的内心,每年2月份,省女一监都举办“监规在心中,快乐在手中”反违规违纪演讲比赛,通过活动促进服刑人员对监规纪律的认识和学习,为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注入了正能量。

    每年春节、“三八”妇女节、中秋节期间,为了让服刑人员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省女一监都要举办文娱演出活动。今年2月4日至10日,省女一监开展了以“龙飞蛇舞”、“我型我秀”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监狱所有服刑人员分14场观看了演出。“三八”妇女节期间举办的“我型我秀”大型文娱活动,更是受到服刑人员的热烈欢迎……谈起省女一监的文艺演出,服刑人员李敏(化名)深有感触地说:“每年看到那么多场的演出,使我很受教育。”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让服刑人员们在娱乐中放松心情、感受快乐,树立健康阳光的心态,更加积极地面对改造和生活。

    亲情帮教形成改造新合力

    1月10日,安宁妇联帮教团一行8人对10名安宁籍服刑人员进行帮教;

    1月22日,开展“爱的期待”春节亲情帮教,42名服刑人员及其95名亲属参加帮教活动,90名服刑人员现场接受亲情教育;

    3月8日,省检察院及省妇联帮教团一行17人对20名服刑人员进行帮教;

    5月10日,开展“爱的报答”母亲节亲情帮教活动,20名服刑人员及其34名亲属参加帮教活动,60名服刑人员现场接受亲情教育;

    5月30日,开展“爱的呼唤”儿童节亲情帮教活动,29名服刑人员及其78名亲属参加帮教活动,98名服刑人员现场接受亲情教育;

    6月3日,玉溪市卫生局一行6人对1名服刑人员进行帮教……

    这是省女一监给记者的一份今年开展的帮教活动材料的部分内容。今年1至10月,监狱开展“爱系列”亲情帮教6场,来狱帮教家属184人,服刑人员现场接受亲情教育1086人;社会帮教13场,来宾98人,帮教服刑人员301人。

    省女一监的一名警察说,在省女一监,帮教活动已经发展成了教育改造工作的一大特色,通过极具特色的亲情帮教、社会帮教活动,省女一监将社会各界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参与到服刑人员教育改造中,不仅促进了服刑人员安心改造、积极改造,也提升了教育改造工作的整体质量。

    9月17日,记者参加了省女一监七监区举办的以“爱的团圆”为主题的一场亲情帮教活动。记者一进入监区,就看到监区长手上拿着的一张《“爱的团圆”亲情帮教活动流程表》,上面对家属接待、服刑人员入场、活动安排,各环节的负责人员都有明确的规定。

    当活动进行到“我想对你说”——服刑人员与亲属互动这一环节时,服刑人员发自肺腑的悔恨和亲属们充满温情的鼓励,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

    “我爱你,妈妈。女儿错了,是妈妈一封一封的信让我站了起来。以前女儿不孝,请妈妈相信,我一定好好改造……”

    “孩子,过去的就过去吧,爸爸身体不好还在吃药,但也专程赶来看你了,我们相信你!”

    “妹妹,希望你在监狱里好好改造,早日出狱,和我一起孝敬爸爸妈妈,他们老了……”

    记者注意到,参加活动的所有服刑人员都认真聆听每一位亲属的话,仿佛说话的人就是自己的母亲、姐姐……活动进行了不到十分钟,所有在场的人,包括记者都已泪流满面……

    服刑人员赵莉(化名)告诉记者,以前自己的心很“硬”,也不会为什么事情感动。但是自从参加了几次监狱组织的亲情帮教活动,现场接受亲情教育后,听到其他服刑人员与亲属的真情对话,看到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情景,不知不觉中开始反醒自己、开始想念亲人,想拉拉亲人的手,抱一抱妈妈。

    提起亲情帮教,服刑人员王晓(化名)有说不完的话。2008年她和丈夫因贩毒入狱后,她就与在贵州的家人失去了联系,家中的几个孩子一直让她放心不下。监狱警察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与她家乡的妇联取得联系,在当地妇联的帮助下,她母亲带着小儿子参加了监狱组织的亲情帮教活动。活动中,母亲无意中透露出王晓的大儿子因病去世,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的信息时,王晓的情绪出现波动。为让王晓安心改造,在监狱和当地妇联、关工委的努力下,社会各界向王晓伸出援助之手,孩子也被爱心人士收养。“她们还让她学钢琴、学跳舞……”说到这里,王晓哭着笑了。“我再也不担心孩子们的温饱了。社会的关爱、亲人的不离不弃使我产生了好好活着、活出个人样的强烈愿望,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把所有的悲痛化为改造的动力,力争早日回归社会去尽责尽孝!决不辜负社会的关心、亲人的厚望!”王晓告诉记者。

    “社会各界的帮教,能让服刑人员真实体会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和理解,并且能为服刑人员解决子女抚养、家庭矛盾等许多实际问题,对服刑人员教育改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杨亚俐说,许多人走上犯罪的道路,与她们从小缺少关爱、缺少亲情,对社会、对家人缺少责任感有一定的关系,帮教活动能让服刑人员切实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关爱,沐浴在爱的阳光下,积极面对人生。

    据了解,为有效提升亲情帮教和社会帮教的效果,省女一监还通过与全省各县区妇联、服刑人员家属签订 “帮教协议书”,建立帮教工作的长效机制。多年来,省女一监的这一做法受到了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社会各界及服刑人员及其家属的充分肯定。

    “监狱、监狱警察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中,不仅可以提升教育改造的质量,也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监狱工作、了解服刑人员,从而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杨亚俐说。

    记者 吴 卫 周菲娅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视频]哈尔滨:推进小区改造 提升平安指数
·山西太原三监演讲比赛道心声促改造
·[视频]济南:改造超员图方便乘客侥幸留隐患
·江西永新法官帮罪犯子女上户口促积极改造
·浙江女监借丝绸文化品牌建设推进改造工作
·初衷是以说理斗争改造“四类分子”

·初衷是以说理斗争改造“四类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