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湖南

湖南长沙县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理见闻

2013-11-12 09:17:2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从“死磕”到和谐

——湖南长沙县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理见闻

图为通过庭前调解,受伤的农民工石帮举(中)与用工单位达成了赔偿协议,满意地握住了用工单位委托律师的手。

记者亲历

宽阔的街道,葱郁的绿地,整齐的厂房,中外双语的路标……虽已入秋,记者仍然看到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长沙经开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湖南省长沙县人民法院辖区内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园区内有世界500强企业26家。园区产业工人近11万,约占长沙一半以上。

园区看起来很美,园区企业与工人之间的关系如何?9月的最后一天,记者带着疑问前往长沙县法院探访劳动争议案件审理工作。

长沙县法院副院长文继光介绍说:近年来,长沙县法院劳动争议案件数逐年上升。2011年至2013年9月,已受理长沙经开区内的劳动争议案件数连年翻倍。针对此种形势,该院注重协调化解劳资纠纷,既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帮助企业完善工作机制,让劳动者与企业实现共赢。

庭上:依法裁判与注重调解并重

记者来到长沙县法院民三庭时,法庭内原告谢某等8位劳动者分别诉被告长沙某铝业公司、第三人长沙某压铸公司、长沙某机械零部件公司等劳动争议16件案子正在合并开庭审理,庭审由庭长左登主持。

“原告前后的工作单位、地点、工作内容没有变、被告在监察大队的陈述都可以证明被告欺诈了原告,这些第三人应该是明知的,属于恶意串通,应该承担连带责任。”

“原告多次提到被告与第三人存在串通,恶意侵权,没有相应证据证明。因此原告要求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的诉求不应支持。”

法庭上的当事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毫不相让。

小法庭挤满了当事人和旁听人员,法庭秩序却非常好。

该庭副庭长唐昌新告诉记者,劳动争议案件中劳资双方力量悬殊,劳动者处于弱势且缺乏正确维权意识,平时不注重保护有利证据,导致了在维权过程中举证的艰难。长沙县法院在审判劳动争议案件时,一直将调解摆在重要位置。

唐昌新说,其实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受理、开庭、判决”走完程序就可以处理好的。他指着桌上一宗案卷说:“这就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伤赔偿案。”

案件里的被告罗海军在原告湖南某建筑公司的工地做木工。2012年7月,罗海军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为确认劳动关系,罗海军向长沙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裁决书下发后,原告不服,于今年7月向法院起诉。

“如果企业和劳动者死磕,那么从确定劳动关系、工伤认定到最终解决赔偿问题至少需要花费三年左右的时间。”唐昌新说,“其间可能还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公告送达等,这些程序需要花费劳动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显然,弱势的劳动者和企业打这种“消耗战”是得不偿失的。今年9月9日,在唐昌新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企业同意支付劳动者医疗费及相关赔偿费用。这意味着,那些繁琐的程序已被一揽子解决。

由于法官们在审案过程中将调解与裁判并重,亲和司法已收到良好效果。今年1至9月,长沙县法院受理421件劳动争议案件,判决结案的仅98件。即便是判决的案件,当事人基本也能服判息讼,未酿成群体性事件。

当事人说

今年8月,我因工伤赔偿纠纷被湖南某桥梁附件有限公司起诉至长沙县法院。其实自从受伤后,我就买了相关的法律书籍,也咨询了律师,知道要想拿到工伤赔偿,程序相当复杂,至少要三四年的时间。我这伤得不轻,治病也需要钱,当时真的感觉看不到希望了。可没想到案子才到法院,不到一个月就帮我调解好了,而且一步到位,现在已经把赔偿款拿到手了,真的是从心底感谢法官、感谢法院!

——湖南省花垣县花垣镇长清水塘村村民 石帮举

(记者 傅召平 通讯员 蒋泽军 杨 玲 方 君)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