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西安行政中心的北移,未央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凸显,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未央区司法局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全力推进“六大行动”,彰显司法职能,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不断升级。
“法治未央”有声有色。未央区是全国普法办确定的“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在普法宣传活动中,区司法局不断创新普法载体和形式,开展了“平安法治未央汉城湖动漫艺术展演”、“百花门业杯”西安未央首届法治原创动漫大赛,面对这一创举,许多群众说:“这样的宣传方式很新颖,在休闲娱乐之余,又能接受法律文化熏陶,真是受益匪浅。”他们还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率先开通官方微博,举办“未央有约-法制热点1+1”微访谈栏目,围绕社会热点,组织法学专家、律师等答复网民提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许。
人民调解深入开展。未央区司法局在全区开展了创建人民调解委员会示范点活动,出台了《未央区人民调解员调解案件补贴办法》,抢抓节点,组织开展人民调解专项排查调处活动,集中力量化解了一批疑难复杂或长期未得到解决的矛盾纠纷,做到排查化解“无遗漏”,调解工作“零激化”,切实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共调解纠纷1842件,调解成功1816例,调处成功率达到98.6%。
“雨露工程”助帮教。未央区司法局不断深化“四有”安置帮教模式,大力推进“一站三基地”建设,他们投入30余万元建成社区矫正安置帮教过渡性教育安置基地新航驿站,针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法制宣传、心理疏导、特困救助等各项服务。同时,依托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签订了安置帮教、社区矫正人员委托教育培训协议,建立思想教育基地,技能培训基地。与餐饮服务企业、家居建材销售企业签订委托安置劳动就业协议,拓展了安置就业基地。今年先后组织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参加教育培训11次,办理社区矫正对象用工信息登记43人。
法律服务为群众。畅通便民渠道,开通了“未央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平台”,内容涉及法制警句、法在身边、便民服务以及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印制律师进社区便民服务卡,开展“三官一律”进社区、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所所结对”活动,为全区141个社区和村派驻了115名律师,实现了一社区(村)一律师。在全区40个社区安装律师服务、公证服务、法援服务“三项服务进社区”宣传告示牌120块。对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和公证。今年,他们还评选表彰了“未央区首届十佳爱心律师”。
信息建设提能力。在全省率先开通远程视频会见室,为因身体、经济等原因无法到看守所、监狱会见的服刑人员家属通过网络进行会见。全力推进司法行政网格化管理,将辖区按照街—社区(村)—楼—单元—楼层—户为单位组成网格,人民调解员、法律援助工作者、司法所干部、驻社区律师等按照网格进行精细配备,分别进驻网格,全方位延伸了司法行政工作领域。建立司法通-社区矫正信息系统平台,实现矫正人员对象的手机终端定位监控,同时将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列入网格进行科学管理,做到不脱管不漏管。
队伍建设强素质。未央区司法局树立“敬业、实干、服务、创新”的工作理念,健全完善了学习、考勤等十六项规章制度。在干部考评方面,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月工作汇报、季工作例会、半年工作总结会、全年工作总评会”制度,让全局干部工作有压力,干事有激情,追求有梦想,有力地确保了目标任务的完成。
·中山司法局全力推进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
·太仓出台全国首个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规划
·于泓源:让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苏州:政府花钱 撬动公共法律服务
·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值得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