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梁
职业“医闹”依旧活跃在大医院的周边,从谋划策略到人员的选择,再到收费标准的制定,甚至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地下产业链。职业“医闹”可谓在医患伤口上撒了一把盐,让原本紧张的医患关系愈发难以弥合。
职业“医闹”们常以“帮患者讨说法”的“正义”面目出现,动辄通过群体性围堵、暴力威胁等非常规的诉求表达和解决方式,吸引人们关注,制造舆论压力,迫使医院最终不得不“拿钱消灾”。
医患间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能力不均衡,医疗体制不健全,以及医疗领域本身存在的种种不道德甚至有悖于法律精神的行为,使医患难以互信,导致医患矛盾不断激化,从而催生了职业“医闹”这一寄生在医疗体系中的灰色职业和特殊群体。常规的医疗纠纷解决途径逼仄,而通过司法途径维权,不但费时费力,最终所获赔偿也往往不高,进一步强化了病患对职业“医闹”的期待。
然而,职业“医闹”看似维护了患者的利益,实际上却是利用医患矛盾分一杯羹,患者并不会从医闹中获得太多利益,医院的赔偿也最终会转嫁到其他患者的医疗成本中。职业“医闹”们大肆参与和操纵医患纠纷,使医患在互相伤害中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冰冷,使医疗纠纷更加偏离正当和正常的解决途径,进一步加剧了医患不和谐。
医患矛盾的“水”已经够浑了,怎容得职业医闹再来搅和?要解开医患矛盾形成已久的“结”,必须大力、多方疏导才行,而不是采取更加对立化、紧张化、极端化的方式。只有疏导,医患矛盾才不至于成为永远解不开的“死结”,医疗秩序才能恢复正常。正因如此,前不久,国家部署相关部门严厉打击医闹等医疗暴力行为,维护医疗秩序。
要终结“医闹”这一灰色职业,光靠严打肯定不行,根本之策仍在于完善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实实在在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医患和谐。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尽快构建公平、公正的医学鉴定机制,保证医学鉴定独立、公正;其次要组建公开、公正、快速、有效的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医疗伤害赔偿机制,提高司法维权效率,保障司法维权公平。
当患者要通过“闹”来解决问题的时候,部分医者可能也会同样以“闹”来表达诉求、发出抗议。现在的医疗生态已经不只是“医闹”才会“闹”的了,杀医是一种闹,医生群体性的聚集和游行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闹”。无论患者还是医者,“闹”对改善医患关系都是无益的。因而,终结医疗“闹”剧,又不止于终结“医闹”职业,医患双方都要回到正常的解决途径上来。
终结医疗“闹”剧,政府要从调解、赔偿、维权等几方面出发,构建不需闹就能顺利解决医患纠纷的机制。有了这样的机制,医护人员的职业尊严和国民的切身利益才不会只能在聚光灯下艰难实现。
·解医患纠纷 制度纠偏重于个案预防
·解决医患纠纷缓和矛盾 上海探索组建"联合共保体"
·哈尔滨南岗区法院处理医患纠纷快字当先
·上海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机制调研报告
·湖北听证会代表激辩强制尸检等医患纠纷难题
·河南襄城县:医患纠纷近半载 人民调解化心结
·河南襄城县:医患纠纷近半载 人民调解化心结
·青岛建立第三方调解建起医患纠纷“防火墙”
·上海宝山法院采用"六字工作法"巧处医患纠纷
·秦皇岛市引入民调机制化解医患纠纷工作纪实
·山西抚州六起医患纠纷零赔偿
·上海:学习群众工作方法 努力化解医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