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京栖霞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打造法治环境、构建法治秩序、提供法治保障,推动法治建设重点任务和绩效指标的全面落实。
改善仙林交通秩序
“现在出了校门就有公交车坐,真的很方便。”11月9日,记者在仙居雅苑站遇到南京师范大学的小乔等几位大一学生,他准备到南理工紫金学院找高中同学去,“听学长们说我们运气好,一来就有微循环公交车坐,既便宜又安全。”
从今年5月份开始,46辆金旅巴士、6条公交线路将仙林地区多数大学“环”起来,这让大学城的学生们“很受用”。然而整治仙林地区黑车横行、混乱面貌,开启井然有序的微循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易。
仙林大学城集聚12所高校、近16万名大学生。建成初期由于交通滞后,加之利益驱动,大量本地和外地人员使用800多辆私家车在这里从事非法营运,交通堵塞、噪音扰民,安全隐患凸显,严重损害仙林地区形象。
为根治这一“顽症”,提档升级仙林科学城管理,栖霞区采取了依法治理和源头治理的方法。从2012年开始,区委组织专题调研,并向南京市委提交了《关于栖霞区委开展非法营运车辆整治工作报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作了批示。
堵疏结合是他们整治的方法。他们首先利用科技手段和信息化平台,摸清从事非法营运车辆的数量、车牌证号、归属地、车主等第一手资料。依据《南京市公共客车运营管理条例》和《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制定了《仙林地区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督查工作方案》,从法治角度召开论证会,确定了依法处置、疏堵结合的原则。
他们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打击非法营运车辆通知,以及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行政复议等相关事项,并依托新闻媒体放大正面宣传效应。整治中,该区依法采取警告、训诫、扣押车辆等行政措施,依法查处非法营运车辆,同时对户籍在栖霞区的非法营运人员,没有工作的,积极推荐工作岗位;家庭生活困难的、符合条件的,通过民政渠道解决低保问题。整治行动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黑车横行是因为有市场需求,为此该区投入828万元,开通“微循环”公交线路,满足了仙林地区出行的要求,在赢得乘客满意的同时,推进了法治建设的进程。
建设法制宣传基地
“经济,是一个国家的血肉,法治,则是国家的骨架和脊梁……”
10月16日,省依法治省办副主任沈国新在栖霞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中华的陪同下,来到坐落在栖霞区委党校的南京市领导干部公务员普法基地。沈国新充分肯定了栖霞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法制教育,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治素养的做法。
据介绍,南京市领导干部公务员法制教育基地是该市“六五”普法“651”工程的国家级普法品牌,也是该市首家针对领导干部公务员的大型法制教育基地。主体部分领导干部公务员培训中心,在不影响区委党校原有功能、景观和文化氛围的基础上,对区委党校局部区域进行改造建设,主要包括外部氛围法治环境营造、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展示厅建设、法律学习测试室建设。作为南京市和栖霞区“法律进机关”的主要课堂,基地将主打“法治文化”和“互动培训”牌,采用图文展示、法律讲堂、电脑测试等多种形式,从法制教育、廉政教育、品德教育三个层面,切实提升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不断增强了行政权力受约束的意识。随着征地拆迁、黑车整治等活动推进,这个意识在行政干部脑海中得到深化,”孙中华向沈国新介绍近年来栖霞法治建设的进程时说,“干部们普遍感到追责的法律宝剑时时悬在头上。”
培训教育成为栖霞区深化法治建设的途径。10月16日上午,该区又邀请南京工业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院长、法学教授、法学博士刘小冰给全区干部上了一堂法治课,“我们既明白了法治建设抓什么,又清楚了法治建设怎么抓,让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成为实实在在的要求。”干部们这样说。
推行社区“法律诊所”
对干部加大法治培训和考核的力度,以增强严格执法的能力;对群众加强法治素养的引导,让他们养成遇事找法的习惯,这是栖霞区在社区建设“法治诊所”的初衷。如今群众遇到纠纷和争议,到“法律诊所”去诊断成为一种风尚。
曾老太太一见到记者就说起2012年2月发生的事情,她打趣地说:“要不是‘法律诊所’,我还真出不了诊所了。”
那天,曾老太一人去尧化门附近一超市购物,不想却在超市内将右臂碰伤,曾老太找到超市店长要求赔偿,店长拒绝并打了110报警。后经110 民警调解下,超市才赔付了曾老太2000元。
哪里知道,曾老太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医疗费大大超过了2000元,于是3月中旬,曾老太找到了尧林仙居“法律诊所”申请调解。法律诊所工作人员了解到曾老太在乘超市内手扶电梯中,超市员工利用该电梯运货,不想一个货物突然从电梯上面掉下,曾老太太本能抬起右臂阻挡飞向她头部的物体而造成其右臂被碰伤的。而超市称,从调取的当时录像资料看,没有看到任何货物掉落,因此超市对老太受伤没有任何责任。
法律诊所工作人员经过分析认为: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是商家必须履行的义务。于是,法律诊所工作人员与该超市店长联系,向其反映了老人的诉求。店长十分不解:“我们当时己经赔偿她2000元了,怎么还要呢?还有完没完啦!”法律诊所工作人员耐心地告诉她:“商家在超市开门对外营业期间,不顾顾客安危,利用客用手扶电梯从一楼向二楼运送货物,并没有采取任何防落措施,这本身就存在重大过失。而依据证据规定,该事件举证责任在超市方,如果超市方举证不能的话,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法律诊所人员专业的解释和耐心工作后,店长表示超市方愿意通过调解方式解决此事。看到超市店长态度改变了,曾老太心气也就顺了,并愿意接受调解。“这起人身损害纠纷得到了圆满化解,就是因为在事情刚刚发生时,就依照法律的规定,分清责任和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栖霞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王志刚说,“当事人没有思想疙瘩,自然矛盾就在基层化解了。”
据介绍,该区已在社区推行“法律诊所”模式,通过专职律师常驻“诊所”,现职法官、检察官担任顾问,进行普法宣传、法律咨询、诉讼代理等活动,有效提升了社区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今年该区已受理民间纠纷3983起,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9%。
·南京栖霞警民共建共守共享平安
·南京栖霞: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江苏南京栖霞检察院:病床前跨省开庭
·南京栖霞区检察院“晒”出办案质量及考核情况
·南京栖霞: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大学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