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少年庭法官为少年犯庆祝生日。 刘 宁 摄 |
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衣锦还乡做贤人”,这份传唱千古的深情就埋藏在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少年庭法官的心里。当这个集体摘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青少年维权岗”等种种殊荣时,他们说:因为坚信失足的孩子能被挽救,因为愿意成为岔路孩子的守望者。
建立“阳光基地”
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法院受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外来未成年人占较大比例,一直以来非沪籍罪错未成年人的判后跟踪考察帮教是个难题。为平等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该院少年庭积极与有关单位和企业沟通,探索建立外来失足未成年人安置就业的“阳光基地”。
据介绍,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该院已先后与一家实业公司、一家餐饮公司及一所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已经成功安置了3名被判缓刑的未成年人就读、就业,充分发挥了阳光基地“安其身、暖其心、育其人、正其本”的作用。
林凌8岁时跟随父亲从江苏来到上海,父亲忙于生意疏于管教,2008年年底,时年16周岁的林凌参与抢劫犯罪。承办法官了解分析案情后认为,林凌本质并不坏,主观恶性不大,对自己错误的认识也较为深刻,如能落实考察措施、适用缓刑,可以避免判刑后监禁场所的“交叉感染”。
在该院少年庭的努力下,林凌开始在“阳光基地”的某实业公司学习操纵数控机床。两年的缓刑考验期内,法官们定期对林凌进行跟踪回访。一次次的帮教,一次次的安抚,林凌的思想逐步转变、情绪日益好转,并重新树立起了开始崭新生活的信心。
林凌学的数控车床是高级技工专业,学成后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成问题。工作时,没有人知道林凌的过往,他和别的学员同吃同劳动,带教师傅对他像自己的孩子一般。充实的两年生活转瞬即逝,林凌的良好表现使他获得了这家实业公司老总的青睐,将他录用为正式职工。在最近的一次回访中,林凌腼腆地对法官说:“感谢法院,使我能够掌握一技之长,让我顺利重返社会。现在我各方面都步入正轨啦!”
确定“合适成年人”
外来未成年人的父母往往远在外地,家庭贫困,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要来上海参加庭审,只能向乡亲们东拼西凑,甚至变卖家产。但即使来了也因文化水平的局限或情绪失控,达不到为未成年人辩护的效果,怎么办?
为此,早在2009年初,闸北法院就开始尝试“合适成年人”工作机制。起初,寻找“合适成年人”,仅出于法官的爱心,他们要跑遍各个单位去寻找、说服爱心人士,其间也遭遇了许多困难,但这项工作硬是被少年庭法官坚持了下来。渐渐地,少年庭开始从侦查、起诉阶段就邀请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工作站的社工在涉罪未成年人父母不到庭的情况下作为“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后来,这一探索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肯定并推广。去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又使该项制度有了法律的保障。
小明、小军和小波曾参与一起抢劫案件,知道要在法庭上接受审判,三人不由紧张得不敢说话。由于三名孩子的家属均远在甘肃,无法按时参与庭审,法院决定由三名青少年社工担任“合适成年人”。领受任务后,他们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对小明三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在庭审中,“合适成年人”更是充分行使辩护权,不仅缓解被告人的焦虑和恐惧情绪,而且也极力维护了被告人的权益,整个庭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提升“合适成年人”工作能力,闸北法院还与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建立了交流培训机制。“法院就法律知识、诉讼能力、角色定位及规范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指导的做法非常好,使我们能更好、更规范地服务司法工作。”一名青年社工如是说。
坚持“心理干预”
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除了心智尚未成熟外,往往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或心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闸北法院自1998年起率先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引入心理测试报告制度,即对行为严重偏差、犯罪手段恶劣、作案频率高、家庭教育存在缺陷等情形的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心理测验。法官根据测验报告全面考量未成年人的性格、心理特点,寻找切实可行的疏导方法,帮助被告人克服心理问题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庭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2011年暑假,刚满14岁的小军伙同他人实施抢劫,被闸北法院判处缓刑。在这个2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长期患脑梗的“苦孩子”眼中,“家”就是不足8平方米的小屋、昏暗的灯光和因为贫穷而发自内心的自卑。
闸北法院少年庭根据小军特殊的家庭情况和资质条件落实了中学就读。少年庭里有心理咨询资格的法官们定期与他谈心,为他过生日,还带来全院团总支给他的1800多元捐款。之后,少年庭又根据小军本人意愿鼓励他报考自己喜欢的学校。2012年,小军顺利考入职业学校学习烹饪。每半个月,法官们总不忘与小军沟通,进行心理疏导。当法官们用一点一滴的爱为他的成长点亮灯光、小军也越变越开朗时,不料在今年春节前夕,小军的父亲突然间撒手人寰。
小军不仅失去了唯一的亲人,也失去了经济来源。他整夜整夜地无法入睡,父亲没有社保,急诊抢救欠下的几千元钱还不知从哪儿筹措,至今父亲的遗体还躺在医院的殡仪馆里,无法办理后事……
就在小军遭遇人生突变最艰难的日子里,少年庭法官们为其四处奔走。他们协调街道社区,为小军父亲料理后事,为小军申请低保补助、解决一日三餐,与学校协调免去部分学费,给他准备棉衣、牛奶和书籍,并一次次地相约图书馆对他进行鼓励、引导。面对大家无微不至的关怀,小军强忍着泪水,不发一言,一个劲地搓着手……这个小男子汉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向法官们表达了无尽的感激。前不久,小军给少年庭法官们送来一面大大的锦旗,上面写着:“热心帮教,助人自助”。
“经过多年探索、推进,闸北法院少年庭心理测试报告制度已经发展成为心理干预工作机制,其不仅对涉案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心理干预,也对涉诉未成年人及家长进行心理疏导。”闸北法院副院长王宗光表示。据悉,相关内容也已被写进了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成为少年审判条线广泛推广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
(文中未成年人系化名)
·上海闸北区召开政法综治宣传工作联络员会议
·上海铁路局原局长安路生获推荐任闸北区长
·上海闸北公安与网民畅谈“治安顽症
·上海闸北区旧改工作人员回访 为新生活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