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各地都在大张旗鼓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取消部分审批事项后,有的政府部门就宣称此次改革完美收官。
行政审批手续繁杂、收费畸高、效率低下,一直饱受社会诟病。各地从压减审批事项“开刀”,抓住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无疑是一件顺民心、合民意的大好事。但需指出的是,“减项”只是改革的第一步,后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果止于“减项”,此次改革的成效势必会大打折扣,甚至功亏一篑。
首先,流程要优化。本着“删繁就简、提速增效、方便群众”的原则,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要集思广益,对保留事项的审批流程进行再设计、再优化,力争审批环节最少、时间最短。当前,要重点念好集、改、限“三字经”。集,即每个部门的审批职权向一个科室集中,各部门的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实现一站式审批。改,即审批方式由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相关部门对同一个审批件做到“一家收件、共享信息、同时审批、集中反馈”。限,即限定办结时间,超期未批即视为许可。
其次,收费要降低。针对审批收费漫天要价、自由裁量权过大等顽症,湖北省京山县等地早在几年前就开出了审批零收费的“药方”,值得学习借鉴。各级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要切实把“让利于民”、“放水养鱼”从口号变成实际行动,对省级收费要酌情降低,对市级收费要全额免收,减免收费的相关部门由同级财政给予补贴,真正让企业和群众的经济负担减下来。
再次,权力要下放。面对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呼吁,今年国务院又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权,为地方各级政府树立了榜样。地方政府要以“三放”为重点,加大力度,推动审批权下放。要应放尽放,凡是法定赋予基层行使的职权全部下放,凡是能够下放到基层的事权全部下放,确保放到位、不截留;要放其所需,根据基层所盼,认真研究,确定孰放孰留;要真放不假放,防止少数部门明放暗留、敷衍塞责。
第四,服务要跟上。长期以来,“管理就是收费”的观念在不少部门根深蒂固。因此,在这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尤其要防止“不收费就不管理、不服务”的思想误区、错误做法。按照法定职责,各级政府部门过去向企业和群众提供什么服务,现在要一如既往地继续提供,千万不能因收费减免而降低服务质量或不服务。
·行政审批改革要做好“加减乘除”
·[视频]全国将推行消防行政审批改革
·广东:行政审批改革“爬坡越坎”
·安徽提速行政审批改革 过半项目被"瘦身"
·广东行政审批改革:“简政放权”新探索
·行政审批改革十年再探路 广东省“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