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文化动态

纪富强:饱含诚意写出纯粹的公安文学

2013-11-08 14:55:2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个人简介】——

纪富强,1979年3月出生,山东沂源人。山东省作协会员,迄今已出版小说集《乡村凉拌》等多部,有作品入选中学生课外阅读教材、高考模拟试卷或被翻译成英文;曾获全国新世纪微型小说大赛一等奖、首届齐鲁金盾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中国第五届侦探推理小说大赛全国最佳新人奖等。

——【代表作】——

《如风的旋律》《八月之旅》《月光下的榆钱树》《老朱的鸽子》《褚队》《刑警不浪漫》《鹰》《月是故乡明》

——【心语】——

用小说的形式真实而文学地反映人物和生活,用认真、谦虚和虔诚的态度来为身边的普通民警树碑立传,用坚韧的毅力确保持之以恒,力争通过自己的文字将警营的严肃、规整、枯燥、紧张、惊险、感动、温暖娓娓道来。

曾经有人说,公安文学是 “万岁文学”,意思是哪怕将来没有战争了,也会有犯罪,只要有犯罪存在就会有警察存在,警察与犯罪的对抗,必然会演绎出精彩的故事。这次采访的是这次研修班中出版作品最多的学员,他眼中的公安文学是什么样的?

记者:作为一名警营小说创作者,您是如何看待近年来的公安文学创作的?

答:好作品有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一种战斗力。近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安文学作品,尤其是被拍摄成影视剧后深受好评,例如 《任长霞》《营盘镇警事》等。也涌现出了一些年轻的公安作家和后起之秀,他们的作品也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当前还是缺少更多能够真实反映社会转型期、公安工作面临巨大困境和挑战、具备深度思考和探索意义的代表性作品。当然,这跟外部浮躁的大环境有关。但越是这样,公安文学创作就越应该沉下心来,祛除自满和功利,呕心沥血书写真情实感,用最深情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弦。

记者:有没有比较欣赏的公安文学作家或作品?值得欣赏的地方在哪里?

答:有很多,如海岩、朱维坚、武和平、张策、魏人、蓝玛、胡玥等等,他们大多成名已久,作品经得起时间检验。但作为年轻人,我更喜欢关注年轻公安作家和后起之秀的作品。例如80后北京作家吕铮出手极快但又品质不凡的长篇小说,山东民警刘军下笔残酷又不失真实幽默的短篇佳作,本次研修班学员许敏、苏雨景等人的诗歌,崔楸立的小小说,潘吉、邢根民等人的短篇,宫桦、李晓平等人的长篇,毛永温、沈雪等人的报告文学,张友文独树一帜的公安文学评论,张文潮、于隽永等人的电视电影剧本等。他们的作品不再罗列,共同处是写得纯粹:不但具有纯粹的文学元素和意味,而且对公安题材有着熟练的驾驭,作品有强烈的感染力。

记者:您提到写作的纯粹,这应该怎么理解?

答:纯粹,一方面是指我们的创作必须具备纯文学的因素,有文学性的语言,有精致的结构,讲有意味的故事,这就是纯粹的东西。据我观察,作为最平凡的一线民警,他们的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的精彩程度,丝毫不比影视剧中编排的那些逊色,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进行提炼和描写,一定能写出让人血热的作品。

记者:多年文学创作,您认为公安作家与其他作家相比,优劣势分别在哪里?

答:优劣势有时是把双刃剑。我们的优势是拥有最真实的生活实践,方便深入了解形形色色的警察故事,真正体会公安民警的所思所想,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这同时可能会容易在各种繁杂的故事和线索中迷失。有人对身边故事司空见惯缺乏兴奋点,找不到下笔的角度,以为只有惊天大案才有价值写,被粗浅的猎奇牵着鼻子走;有人一晚写一大堆,但芝麻西瓜一锅端,写出的东西没有重点,清汤寡水。这也是为什么急需鲁院这种专业高等培训机构为我们指点迷津的原因。我们来向大师们学习,要学的不只是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方式方法。如果学会从另一种高度或角度冷静地观察思索问题,写出来的文字一定会有不同。

记者:您期待公安作家能有什么样的创作环境?

答:环境是个大问题,但我觉得公安作家不宜 “圈养”。还是要脚踏实地地工作,真心实意地生活,持续不断地从身边汲取写作营养。这势必对公安作家要求更高,既然不是专职写作,就得占用业余时间,就得把别人享受的时间用来吃苦。实践证明,相对压抑和局促的写作,阻止不了好作品的产生。因为真正的写作,从来都不会太受外界环境干扰。但是,如果一个公安作家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准,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我还是建议能给予一个相对宽松的写作环境,以让其能心无旁骛地打磨作品,譬如有的省厅正在尝试推行 “创作假”。说到整体,我非常渴望公安作家群能在今后几年迅速强势崛起,好作品层出不穷,真正打响“公安文学”的招牌,让好作品深入人心。

记者:对这次培训有什么样期待?

答:用如饥似渴形容自己的学习状态一点不过分,争取把学到的东西带回去,和没有机会来的同志们分享交流。同时,我还要利用这段宝贵时间,创作完成我的最新长篇小说,并为她找到 “娘家”。

记者:这么多年辛勤耕耘,已经有了不少收获,对自己还有什么期许?

答:以前的作品多是小小说,以社会题材为主,迫切希望涉猎公安题材,拿出一点成绩来。有限的几个中篇比较浅显,没有足够的准备。创作状态继续往上走,首先是文学,是纯文学,不能降低要求。

————【采访手记】————

如风的旋律说给你听

在本期学员班中,纪富强是出版作品最多的,“相比较其他体裁而言,不可否认小小说的市场要大得多。”面对他人的疑问,他这样回答。由于常年耕耘在小小说的土地上,他的作品已经获得了诸多褒奖,并且作为参考书目摆上了中学生的书桌,还被介绍到了海外。《抢粮》《走夜》《扫荒》《放养》《乡村凉拌》……翻开他的作品集,列在目录中的标题质朴而闪光,吸引你赶紧翻开后面的页码阅读。就像他的人,朴实中透着股洒脱,而无意间说出的字句又让你觉得非常形象和精准。

有人借用他的作品集名《如风的旋律》评价他的小说:“如风”,语言轻松优美,一扫而过,该刮时刮,该停时停,柔和如同蜻蜓点水,婉转如同小鸟嬉戏,瞬间又逝于无影无形。而“旋律”,自是“风”过之后的余音,也即其小小说之“味”。小小说有“味”才耐读,如果没“味”,那就是白开水。有“风”有“旋律”,正是纪富强小小说的两个鲜明特点。

如他所说,十年创作,写作于他已经由业余爱好变成了整日与之耳鬓厮磨的伙伴,而自己也放下做刑警的梦想,完成一名文字警察的转身。“文学创作给我带来的幸福感难以言表,借用小说这种文体,用自己想用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索,分享自己内心的故事。”他希望用饱含诚意的笔写下纯粹的文字,把这如风的旋律说给你听。(记者 武忞)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公安文学创作要体现时代的力量
·安徽表彰公安文学创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公安文学园地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