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五”普法活动启动以来,四川省法制建设领导小组高度重视,从构建普法工作格局,探索构建便民、务实、高效的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不断创新工作理念、丰富普法载体、改进宣传手段、完善考核机制,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平安四川、法治四川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活动开展以来,全省14个市,136个县(市、区)全面启动法治城市创建工作。2012年11月,省法建办组织召开第一批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初选评审会,确定了初选入围的城市。通过评选,有效推动了法治城市的创建。
新格局
多部协作全社会参与
“六五”普法开始后,四川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常委会等及时出台下发相关文件,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全省各地、各部门、各行业结合实际组织编制“六五”普法规划,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各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六五”普法期间,全省狠抓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强化公务员群体法制宣传教育,青少年群体法制教育,农民工群体法治宣传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
新体系
构建便民高效服务体系
省司法厅与重庆市司法局联合签署《关于服务成渝经济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整合两地司法行政资源,探索构建便民、务实、高效的服务体系。成都、眉山、资阳市司法局联合签署《天府新区建设法律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天府新区司法行政工作协作机制,推动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更好更快发展。省司法厅与23家驻川省级商会签署合作协议,多次举办与韩国在川企业和侨民代表法律座谈会,为其提供法律服务。
新载体
充分发挥大众媒体作用
注重发挥大众媒体法制宣传教育优势,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移动通讯等大众媒体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省司法厅在全省政法系统首家开通了政务微博,目前微博粉丝已多达102万人,四川司法微博发布厅获全国政法微博最佳应用奖。省司法厅主要领导三次在省政府网、新浪网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省司法厅开通了普法手机报,已编发普法类手机信息3000多条。
新阵地
鼓励全社会创作法治产品
全省各地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整体布局,鼓励全社会积极创作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产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活动,建设了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适应城乡居民需求的法治文化大院、法制文化公园、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街道、法治文化景区、社区“法治图书角”、法制成果展馆等法治文化基础设施,为法制宣传提供了良好阵地和坚实保障。 本报记者 赵文
·四川“六五”普法中期工作获肯定
·成都市“六五”普法先进经验获司法部肯定
·四川“六五”普法工作获司法部肯定
·司法部六五普法督导组在安县检查法治建设
·周萌:推动江西“六五”普法再上新台阶
·北京“六五”普法多特点形成普法“北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