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宁夏

银川:政法综治工作亮点频出

2013-11-07 09:07:2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治新报 

    10月30日,银川市召开政法综治工作现场观摩会,与会人员到西夏区观摩无物业小区的管理情况。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平安是最好的发展。

10月30日,银川市召开全市政法综治工作现场观摩会,各县(市)区频频展现的亮点,令老百姓深深感受到被平安包裹的气息。

信息化助力平安建设

当日,记者来到贺兰县马家寨社区,亲身感受到了信息化在平安建设中的作用。工作人员点击进入贺兰县社会服务管理信息中心,按照权限进入电子政务综合工作平台,输入某居民的姓名,屏幕上当即显示出该居民所居住的小区、楼层、房号,还有该居民家庭成员信息及其社会关系等。

这只是该平台功能的一小部分展示。据悉,今年,银川市委、市政府把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推进,投资3亿元建立了银川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先在贺兰试点建设。项目启动以来,由银川市委政法委、综治委积极牵头,银川市公安局具体主办、各相关单位积极配合,通过立项、方案设计、专家评审、项目招标等环节,目前已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银川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将按照“智慧管理、信息服务、应急联动、数据融合”的总体框架,建设包括电子政务综合工作平台、内外网门户集群系统、社会管理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应急反应综合平台、全市政务城域网等14项内容的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建成后将构建起联通部门、覆盖城乡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主动采集信息,增强平安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群防群治促和谐

北京西路街道地矿局社区辖11个居民小区,老旧无物业小区多,分布零散,基础设施差,卫生问题严峻,社会管理压力较大。对此,该社区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格局,依托“警民联防平安街”创建活动,使小区综合治理状况大大改善。

位于北京西路街道健美巷的建行家属院和工行家属院建于1992年,两院一墙之隔,多年来无物业管理,自行车棚破旧漏雨,闲置的锅炉房成为垃圾点,地面井盖均已破损,小区环境差,安全隐患较多。社区居委会积极探索新模式,经过征求居民和相关单位意见后,于今年7月对两个家属院进行了综合治理,将两院实行合并,以社区代管进行物业服务管理,形成社区党支部委员会、社区居委会、业主自管委员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同时,对小区墙体进行整修和美化,新建彩钢自行车棚,建成门房和卫生间,安装大门,新换下水井盖,并安排专人进行保卫和保洁。今年7月11日,北京西路还召开“警民联防平安街誓师大会”,划定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信息员,主动排查纠纷,开展重点老旧小区和夜间巡逻。

据介绍,自“警民联防平安街”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内刑事案件增幅低于前两年年均数值,治安案件发案量明显下降,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感明显提高。

社区治理新模式 奏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新乐章

银川市兴庆区双城门社区占地1.6平方公里,辖区有企事业单位3个,网吧等娱乐场所6个,沿街商铺276家,居民楼71栋,常住人口9713人,流动人口1598人。这样的格局使得双城门社区呈现出人口多、公共场所多、流动人口多、社情复杂等态势。为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双城门社区从社情民情实际出发,依据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居住环境、社会治安、文化娱乐、民主自治等需求,建立了社区治理新模式,逐步形成了网格化管理模式、自助互助服务模式、借力型服务模式。

该社区科学划分为10个网格,每个网格确定一名责任人,并将辖区内管片民警、治保、调解、协管员、治安信息员、治安积极分子、党员、辖区单位保卫、物业管理员、楼栋长等全部纳入网格工作组,实行分级管理。同时,由社区基层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网格员定位,兴庆区下派机关干部组成的网格助理员定位,辖区派出所民警组成警调员定位,街道领导、党员干部和职工组成督导员定位,对群众的诉求、社区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格内”及时处理。

据了解,这只是兴庆区整合资源创新社会管理的亮点之一。近年来,兴庆区不断探索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构建了“大接访”工作格局,把法院、检察院、公安、纪检、组织部、政法委、信访、司法工作资源集中起来,于2012年11月12日成立了兴庆区司法信访调解中心。每天,司法信访调解中心都会安排一名县级领导干部现场接访,并且推行“接待-了解-解决”一条龙工作模式,实行“首问责任制”,谁接待,谁负责,包督办,包稳定,包解决。该中心自成立到今年6月,共接待群众来访83件520人,办结率63.6%。

为解决司法实践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疑难案情,兴庆区政法委还建立了重大疑难问题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召开联席会议,会商案情、分析研判、速裁速决,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平安兴庆”建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维阳光驿站” 为流动人口营造温暖的家

金凤区工业集中区地处黄河东路工业集中区社区,现有非公企业273家,企业员工约5100余人,其中非银川本地户籍的约2700余人。为了改善流动人口就业环境,增强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认同感、归属感,金凤区于2012年在工业集中区社区建立了总面积1200平方米的“三维服务阳光驿站”。

该驿站内设党员休闲吧、图书室、绿色网吧、健身棋牌室、培训中心、小型放映室、卫生计生门诊服务部和爱心超市等,面向园区企业员工开放,为企业流动人口实行市民式教育、一站式服务、综合式帮扶以及动态式摸底,基本满足了园区企业员工的生产生活需求。

据介绍,该驿站搭建了一站式受理平台、维权服务平台、就业生活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驿站建立以来,依托社区服务大厅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内容涵盖流动人口矛盾纠纷、劳动维权、子女教育、计生查验等,对外公开受理流动人口所有困难求助、事项办理。公开承诺“保证公平公正、保证及时受理、保证及时回复”,确保企业流动人口“进得了门、办得了事”,努力使其成为流动人口“温暖的家”。

驿站中的“流动人口关怀站”还为流动人口提供计生、就业、入学、公租房、居住证等相关服务工作,实行窗口式办理,一站式办结。驿站中的“爱心中转站”将有就业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企业流动人口家属,由社区创业就业指导站登记建账、分类培训,及时输送到辖区各企业中。同时,每年对辖区企业流动人口中的妇女进行免费体检,并与辖区单位积极沟通,成立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有效解决了工业集中区企业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自2012年至今,该驿站共为115名流动人口解决了子女入学问题。驿站中的“民情畅通室”每月安排4次“书记谈心日”,与流动人口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只要他们有倾诉的需要,社区就给他们提供倾诉的平台和倾诉对象,让他们有被尊重和被信任的感觉。驿站还通过社区便民QQ群、社区民情邮箱、社区微博等,收集、解答流动人口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社区工作人员也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入户走访,坚持记好“民情日记”,认真倾听流动人口的诉求和需要,及时给予解决和处理。

这些只是银川市政法综治工作的部分亮点。灵武市梧桐树乡农村社会管理体系、永宁县现代物流(四季鲜)人民志愿调解服务中心、兴庆区司法信访调解中心等一系列亮点工作,使银川的平安建设如火如荼,让凤城老百姓感受着平安、和谐和幸福。(记者 韩强 王潇翊 文/图)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