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有图未必有真相

2013-11-06 14:04:1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11月3日,唐山市城管局就前一天微博上疯传的“商贩向城管执法队员下跪”的配图微博作出回应:网传图片是11月2日上午,城管队员准备将小贩的经营工具登记保存,小贩跪在车前阻止城管执法。

  “无图无真相”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流行语。那么“有图”就一定“有真相”吗?

  上述新闻中,我们曾在网上看到了小贩被掐脖和下跪的画面,但小贩违法和暴力的画面却被上传到网上的图片有意或无意省略了。图片是真实的瞬间,而执法却是动态的过程。图片的瞬间真实,代表不了整个事件的过程。当图片孤立地出现在网友的面前时,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这只是一个瞬间,并非全部的真相?

  不仅是图片,包括视频、采访、通讯报道等,也都曾经出现过类似的“瞬间真实”,比如杨佳的“凡事讲原则”,马加爵的“穿过的最好衣服(囚衣)”等。这些情节经过强化处理后,人们往往看到了违法者的人性化一面(次要方面),淡忘了他们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主要方面)。这种瞬间的真实和上述网传城管与小贩的图片一样,只是事物局部的反映。倘若人们的认知过多地停留在这些枝节和片段中,就会在不经意间改变情感指向,甚至偏离公理和法律,最终丧失客观的立场,颠覆公正的标准。

  “先有立场,后有新闻”。新闻是客观的,但不能否定其隐含的导向,特别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新闻的目的性和碎片化更加凸显,每个声音的背后都潜藏着不同的诉求。一位著名的评论家曾经说,新闻出现时要考虑三个层次的问题,即“辨真假”、“判对错”、“析利害”。笔者认为,这不仅是评论家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有话语权的社会成员的责任。当一张图片出现在视野中时,我们是不是应该保持冷静,让理性多于感性,多问几个为什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同样如此。在海量的信息中,我们能否做到理智清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视角审视身边发生的一切现象。面对嘈杂和喧嚣,保持一颗客观冷静、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头脑尤为可贵。

  笔者期望越来越多的人能通过“瞬间的真实”按图索骥,恢复事物的本来面目,挖掘出画面背后的真相,从而做出理性的判断,这也是成熟的、负责任的、有担当的、具有正能量的网民的应有之义。(李晓梅)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视频]福建厦门:城管执法被泼硫酸案
·海口违建职务犯罪近六成为城管执法人员
·贵州出台城管执法新规 聘用人员只能从事辅助工作
·城管执法如何不再“囧”
·谁来解决城管执法权限和身份合法性?
·谁来解决城管执法权限和身份合法性?

·谁来解决城管执法权限和身份合法性?
·城管执法怎么对楼顶别墅如此“温柔”
·城管执法中的“路西法效应”
·专家呼吁出台全国性专门立法规范城管执法
·专家呼吁出台全国性专门立法规范城管执法
·纽约“城管”:执法客气罚单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