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市长宁区的新华居民区是一个以老式洋房和旧公房为主的小区。由于居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物业管理费标准低,小区的物业公司只能承担基本的维修、清洁工作,无力履行安全防范职责。管理缺位,技防、物防缺失导致小区治安隐患重重,居民缺乏安全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新华路派出所不断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居民自治、警民共建的老旧小区安全管理之路。
缘起葫芦架下 “我的社区我管理”
“葫芦缘议家社”有效整合小区内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人翁精神,架设起警民携手防范的桥梁
新华居民区共有百年历史的洋房别墅45幢,堪称“万国别墅群”,许多文化界人士都曾在这里居住、生活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名人大多不在,小区已然老旧。虽然缺钱少物,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有一部分小区居民热心公共事务,愿意为小区的安全防范贡献绵薄之力。有了这个基础,再加上派出所社区民警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不断的引导、培育,一支有着8个小组、80余人的居民自治队伍逐渐成形,他们配合民警开展安全防范宣传,配合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调处邻里纠纷,定期召开小组长碰面会商讨社区管理事宜,拿出可行性方案……秉持“我的社区我管理”的理念开展居民自治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派出所与居委会意识到应该把这种居民自治管理方式规范起来。很快,32位在小区内具有一定威望与诚信的居民从志愿者中脱颖而出,形成队伍的主要力量。这种管理模式整合了小区内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了居民的主人翁精神,架设起警民携手防范的桥梁。
里弄有不少院落竖着竹架,蜿蜒而上的藤蔓挂满了一只只嫩绿的葫芦,成了居民相聚聊天、商议社区事宜的好去处。因葫芦而结缘,新华居民区的居民自治队伍有了亲切、生动的名字:“葫芦缘议家社”。
多方援手共建 老旧小区换新颜
自筹和社会援助资金使安防工程陆续实施,路平了、灯亮了,小区居民的心也踏实敞亮起来
由于年久失修,原本的新华居民区内道路坑洼,灯光昏暗,走夜路让人提心吊胆。没有门卫看守,更是为入室盗窃、偷盗非机动车等案件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改善小区安全环境不能没钱。“葫芦缘议家社”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社区民警、居委会提出了在小区通道划定停车区域,通过收取停车费筹集资金的想法。这一方案在派出所的协调下得以实现,既解决了小区内停车混乱的难题,也确保了持久的经济来源。同时,居委会工作人员带着议家社的成员跑遍了辖区内的共建企业,陈述小区现状,谋求社会援手,成功争取到了一些赞助资金。
有了钱,首先就要扎紧篱笆。小区在原本的8条弄堂8个出入口安装了铁门,聘请了24小时值守的门卫;在围墙上安装电子围栏,从源头上切断人员混杂、随意进出的渠道。随后,翻修道路、安装地灯等工程陆续实施。路平了、灯亮了,小区居民的心也踏实敞亮起来。
警民携手互助 小区和谐共维护
社区民警每月定期对议家社的社员和下属居民自治小组中的志愿者开展培训,并经常通报小区治安情况
社区民警每月定期对议家社的社员和下属居民自治小组中的志愿者开展培训,提高志愿者参与社区巡逻、治安宣传、纠纷调解的水平,并经常性就辖区治安情况进行通报,讲解防范的要点,形成民警传达到志愿者、再由志愿者播散到小区居民的良性辐射模式。获知邻里发生纠纷,议家社的社员会主动上门进行调解,实在棘手的,通知居委会工作人员、民警出面协调。同样,当民警接处居民报警后,社员们也会上门了解情况,配合开展处置和善后工作。密切的警民关系,为共同维护小区的和谐安定打下了扎实基础。
目前,一支由60名志愿者组成的红袖章巡逻队每天在小区里义务巡逻,发现安全“漏洞”及时填补。白天,他们看见防盗门打开就及时关闭,遇到陌生面孔主动上前询问到哪户人家,协助民警在幼儿园门口开展护校工作;晚上,他们拎起小喇叭对居民进行安全用电用气、关门关窗、锁好非机动车等警示广播,碰到遛弯、散步的居民就聊一聊防火防骗防盗的小知识……居委会会议室的墙壁上贴着“葫芦缘议家社”的巡逻值班表,保证天天有志愿者在岗,风雨无阻。
长势喜人、日益繁茂的葫芦藤见证了议家社的发展壮大。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要求加入到自治队伍中来,甚至有人因为没有领到“红袖章”而三天两头跑到议家社里“毛遂自荐”。自“葫芦缘议家社”成立以来,新华居民区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过入室盗窃案件,盗窃非机动车案件也大幅下降。这片有着百年文化底蕴的老式小区里处处洋溢着 “我的社区我的家、安全防范靠大家”的浓厚氛围,居民们安居乐业、一片祥和。(记者 吴 艺 通讯员 沈 茜)
·福建厦门海沧全省首个居民自治“孵化器”诞生
·深圳:强化居民自治功能 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安徽铜陵模式为居民自治开路搭桥
·成都最大旧城改造工程探索居民“自治改造”
·回顾海南社会管理十年:信访下降 居民自治
·市民劝导队:居民自治的“北京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