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生根开花
——通州法院“司法为民村居行活动”扫描
编者按:
在司法实践中贯彻群众路线,应当以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为关键点,以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着力点,以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联系最为紧密的问题为落脚点。通州法院在矛盾多发的村居设立群众工作室,开展“四到村居”为主要内容的司法为民村居行活动,走进基层、贴近群众,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每一个司法过程都成为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增进了群众感情,赢得了群众信任,更收获了司法公信!
“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这就要求法院工作必须扎根基层,坚持司法工作的群众路线。今年以来,南通市通州区法院从增强群众观念入手,积极开展以挂钩联系、巡回审判、法制宣传、结对帮扶等“四到村居”为主要内容的“司法为民村居行活动”,探索践行群众路线的司法服务新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护民爱民司法服务品牌。
“法官驻村工作模式,弥补了人民法庭数量不足、群众诉讼不便的问题,迎合了老百姓的需要,希望通州法院继续将这面旗帜扛好。”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曹斌在通州法院调研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一对一的司法热线
“徐庭长,村里有件纠纷,你能安排时间来协助处理一下吗?”近日,通州区兴仁法庭副庭长徐淑华一上班就接到她驻点负责的徐庄村村委会主任的电话。
“好的,你通知双方明天到村委会,我前来协助你们处理。”徐淑华当即在电话里安排。
这样的纠纷求助电话,徐淑华一月总能接到好几回。
第二天是周六,徐淑华放弃休息,来到村委会。原来是一起高速公路建设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父子为拆迁补偿款分配,产生激烈矛盾。
村委会几次协调不成,此事成了村委会主任的烦心事。徐淑华了解情况后,与父子双方拉起了家常,解释物权法相关规定,并晓以亲情、事理的引导,双方矛盾得到缓和,表示按正常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通州区三面环抱南通主城区。近几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人民群众的诉讼需求亦同步增长,通州法院持续数年案件受理数超万件,其中70%的纠纷发生在基层,给本已案多人少的审判工作增添了更大压力。
如何发挥有限的司法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诉讼需求?2012年,该院党组进行了专题调研,决定在全区试点实施“法官驻村居群众工作室”惠民工程,按照“先行先试,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2013年工作室扩增至矛盾多发的35个村居,一张有形的司法为民服务网络悄然铺开,35名年轻法官下基层、接地气,与村居干部实行一对一挂钩联系,公开手机提供24小时热线服务。
“有了驻村法官,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我们解决了很多棘手事。”提起驻村法官,无论村民还是村干部个个赞不绝口。
家门口的法制宣传
前不久,通州法院在金沙镇虹南社区召开信访听证会,就一起原告不服法院生效判决,承诺息访后又再次上访的劳动合同纠纷案进行公开听证,会议室里坐满了从附近闻讯而来的小区居民。
当天下午,听证会在老刘所在的虹南社区会议室里举行,合议庭首先向公众出示并宣读了一审、二审判决书,让旁听人员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结合劳动争议相关法律法规,以案说法,对法院的处理结果进行了法律释明。
“以前只听说老刘一直在上访,具体怎么回事并不清楚,这次通过法院在社区公开听证,终于听明白了。以这种形式送法上门,让我们对法院的处理很信服。以后,我们也会劝劝老刘别再到处跑了。”听证会上,小区居民张大妈说道。
近年来,通州法院积极拓展法制宣传功能,对农村多发的赡养案件、相邻纠纷,以及群众高度关注的案件,驻村法官一律适用巡回审判方式,就地开展调解和审理,并以案说法,对村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此外,该院还采取开设专题法制培训课、利用村村通网络开设“法官讲坛”、在村委会开设法制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扩大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司法为民村居行活动开展以来,该院培训村级民调员、大学生村官、村民小组组长等200余人次,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活动1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1000余人次。
作为延伸审判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州法院还加强调研,对近三年来村级组织涉诉情况进行统计,出具专项报告,分析涉诉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发送至村委会、居委会,有效地增强了基层组织的社会管理能力。
心连心的司法关怀
“有了做法官的孙女儿为我撑腰,儿女再也不敢在养老的事情上推三阻四了!”川姜镇川港社区的周奶奶看到张芝山法庭驻村法官管丽君,比看到自己的亲孙女儿还亲。
今年6月,管丽君在排查村居矛盾中了解到,周奶奶今年77岁,有过三次婚姻,生下二子一女。多子的周奶奶晚年却未能多福,虽有每月1900元的退休金,但罹患帕金森综合症,生活无法自理,目前仍独居在自己的两间小瓦房里。倔强的老人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同意随子女共同生活,坚决要求儿女们“常回家看看”,轮流服侍自己。
老人的要求并不奇怪,但儿女们却各说各的理,经管丽君劝说并辅之以耐心的释理说法,住得距老人最近的小儿子最终同意负责照顾母亲的起居生活。
管丽君在随后的结对帮扶活动中,主动认下了这门亲,不时去看望周奶奶,了解其生活状况。老人的子女们看到法官如此用心,再也不敢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含糊。
这是通州法院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的一个缩影。通州法院院长刘碧波告诉笔者,司法为民村居行活动中,该院要求不但要在每一个案件中让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还要在每一个案件中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温暖,让群众切切实实在案件中感受到司法的人文关怀。(通讯员 金永南 记者 陈 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