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31259例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已纳入名单库

  11月5日上午十点,最高人民法院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法院第一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有关情况,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的实施情况,并公布5起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为配合《规定》的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已于2013年10月24日开通。截至11月4日,全国法院依职权共将31259 例失信被执行人信息纳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

11月5日上午十点,最高人民法院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五起失信被执行人典型案例。案例如下:

 一、张某与河南某食品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

  (一)基本案情

  张某与河南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河南省辉县市人民法院判令河南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偿还张某94万余元及利息。

  后本案指定新乡市牧野区人民法院执行。执行法院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后,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但被执行人于2013年1月30日偿还20万元后,便以各种理由拖延履行。执行法院多次劝说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继续履行和解协议,被执行人于2013年5月20日偿还5000元,此后未再继续履行义务。

  二、郭红某与郭淑某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执行案

  (一)基本案情

  郭红某诉郭淑某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令被告郭淑某赔偿郭红某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8万余元。

  由于郭淑某拒绝履行生效判决所确定的给付义务,郭红某于2012年1月1日向洛阳市涧西区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执行法院立案后,除向被执行人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法律文书外,还向其送达了风险提示书、诚信诉讼承诺书等,但被执行人始终不履行义务。执行法院多次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均无财产可供执行。被执行人名下有房产一套,但出于保障被执行人生活需要,执行法院未能采取强制措施。由于被执行人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执行一度陷入困境。

  三、北京某汽车装饰中心等50余人与北京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系列执行案

  (一)基本案情

  自2000年起至今,北京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作为被执行人在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有大批执行案件,未执行到位标的额高达4000余万元。

  执行过程中,执行法院查封了被执行人北京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和其他财产,但因被执行人未尽到保管责任,造成部分查封财产毁损灭失。经北京市价格认证中心鉴定,被查封财产已失去变现条件。之后,执行法院多方查找,均未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有任何可供执行的银行存款、车辆、房产等财产。被执行人法定代表人长期下落不明,拒不到庭报告财产。众多申请执行人对此十分不满。

  四、郑彦某与郑庆某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

  (一)基本案情

  郑彦某与郑庆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生效调解书确认郑庆某于2012年7月19日即调解协议签订之日给付郑彦某10000元,余款23930元于2012年12月31日全部付清。

  然而,郑庆某除签订调解协议时给付的10000元外,余款23930元并未按协议如期履行。2013年4月22日,郑彦某向河北省枣强县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该案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院依法向被执行人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但被执行人既未履行调解书确定的义务,也未向执行法院报告财产,更不依传票传唤到庭接受调查。执行法院将被执行人在枣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存款2400元予以强制扣划,此外再未发现被执行人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后经执行法院查明,被执行人曾向某客户出售过一批兔皮。为此,执行法院决定以被执行人拒不报告财产、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为由对被执行人予以司法拘留。

  五、李某与杨某借款合同纠纷执行案

  (一)基本案情

  李某与杨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经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判决,李某偿还杨某借款1340547元本金及利息。

  判决生效后,李某一直未能主动履行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杨某遂于2013年9月5日向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过程中,执行法院依法查封、冻结了被执行人李某名下的房产、股权,并告知其如不及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执行法院将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一旦对外公布,将对被执行人的出行、信贷、经营活动及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得知这一法律后果,正在办理出国签证的被执行人李某为避免对其日后出国、出境造成不利影响,遂于国庆节期间四处筹措资金,国庆假期结束当日便主动找到执行法院,全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详细>>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说,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制度的实施将融入公众生活,指导公众规避交易风险。

  孙军工指出,很多企业和个人在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时,均事先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中进行查询,确认交易对象是否存在失信情形,将此作为是否与其交易的重要参照和考量,以此降低交易风险。一旦发现交易对象存在失信情形的,可避免与其交易或要求其提供更多担保。>>

  最高人民法院已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实现共享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中国工商银行已将首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纳入信用评级系统。众多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审核时,通过利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对具有失信情形的当事人拒绝发放贷款及其他融资形式,以规避金融信贷风险。这些措施相应地限制了失信被执行人的融资渠道,对其产生了显著的限制和惩戒作用。>>

  自《规定》出台至今,全国法院共有1045名被执行人慑于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受到信用惩戒的威慑作用,配合执行法院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案件得以顺利执结。据北京、广东、广西、河南等地法院统计,大概有20%左右符合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或者主动找申请执行人、执行法院协商还款事宜。这充分显示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通过发挥威慑功能,促使被执行人积极履行义务的积极作用。>>

  孙军工说,制度实施伊始,第一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采取了由人民法院依职权纳入的方式。在下一步的制度实施过程中,将充分保障申请执行人申请途径的实现,充分发挥由申请执行人申请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这一途径的重要作用,保证申请执行人申请纳入和法院依职权纳入两种启动模式并行不悖。>>

  此次全国法院集中按批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是制度实施之初采取的较为特殊的一种方式,下一步将实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实时更新与实时发布。与此同时,全国法院还将定期就辖区内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及制度实施情况作定期发布,保证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充分掌握相关信息。>>

  孙军工指出,为避免出现因为人情因素、地方保护因素导致一些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没有被纳入名单,最高人民法院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任何主体,只要符合相应条件,均应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杜绝出现因案外因素导致相关被执行人应当纳入而未予纳入的情况。避免出现消极执行、选择性执法。>>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刘贵祥介绍说,最高法院将跟进措施要拓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的途径,并通过信访平台对全国的被执行案件的信息进行监督,采取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监督的方式,来确保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顺利实施。此外,最高法院将充分利用信息公开,发挥监督作用。>>

  孙军工介绍,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积极推进与相关单位的信息共享。最高人民法院已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证监会、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中心、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等单位展开合作,实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共享,共同实施信用惩戒。最高人民法院正着手与银监会联合拟制通知,对如何利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进行信用惩戒加以规范;将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证监会展开信息共享合作,力求进一步扩大失信信息的利用渠道,建立和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共享及信用惩戒机制。>>

  孙军工指出,信息公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发挥信用惩戒的功能作用,最大限度地挤压失信被执行人的生活空间。向社会公布,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舆论监督对失信被执行人形成舆论压力这样一个作用,迫于舆论的压力使失信被执行人履行法律确定的义务。另外为了使信用惩戒真正在信用管理、挤压失信被执行人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空间方面发挥作用。包括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征信机构,公安部的全国公民身份证查询服务中心,组织机构信息代码管理中心这些机构全部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安徽省高院公布首批失信“黑名单”

自最高院开通“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以来,安徽省首批1767名老赖信息已在网上公布,公众可以随时登录查询。据了解,只有具备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义务的才会被纳入。

宁夏高院将208名失信被执行人纳入“黑名单”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按照有关规定,将208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录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统一向社会公布。

山西省高院将公布首批794个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山西首批794个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届时,相当一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失信被执行者会被晾出来。

海南省高院通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截至10月17日,海南省高院已录入首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共270人次,其中自然人166人次,法人或其他组织104人次。

广东高院与行政机关共建失信惩戒机制

近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与广东省发改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建厅、工商局等五家行政机关会签了《关于共享被执行人失信信息、共建失信被执行人惩戒机制的纪要》,进一步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

福建省首批“失信黑名单”公布

省高院通过福建法院政务网集中公示了我省首批1953名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同时,这些失信被执行人还将被记录在征信系统中,其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受到限制。

  结语: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的开通可谓是一场及时雨。短短十多天来,名单里的被执行人就多达31259例。根据规定,人民法院可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方式向社会公众适时更新和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让上榜者的失信行为逃无可逃,躲无可躲,只能大白于天下。失信黑名单的公布无疑为“老赖”们编织了一张难逃的法网,让其不能够赖,不可能赖,不敢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