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俞士勇:“功勋警犬”的训练者

2013-11-05 08:17:0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人物档案】俞士勇, 1984年1月生,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08年参加扬州首批援川警队,现为扬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警犬技术大队民警。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被扬州市公安局嘉奖两次,并获得“公安部南京片区警犬技术先进个人”称号。

  俞士勇和他的战友“贝塔”有两个相似点:一是肤色黝黑,二是战绩卓著。

  他俩南征北战,累立战功,一起被省公安厅选调参加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南京亚洲青年运动会和常州中国花卉博览会等多项大型安保任务。“贝塔”也因此获得“公安部功勋犬”称号。

  国庆大典显身手

  2007年,俞士勇走上公安工作岗位,一只拉布拉多犬“贝塔”来到他的身边。此后,他每天就琢磨着怎样把这个活泼好动的小家伙训练成才。

  6年,俞士勇与“贝塔” 人犬合一,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很多大型活动现场,都留下他们忙碌的身影。

  2009年国庆60周年大典,公安部抽调各地警犬技术尖兵赴京执行安保任务,俞士勇和“贝塔”一到北京,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时间紧,任务重,点多面广,容不得半点差错。连续72个小时,他们安检累了只能在转场间隙打个盹;长时间着制式皮鞋执勤,脚部磨出了水泡;昼夜温差大导致高烧不退,但俞士勇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前后共执行安检任务33次,安检总面积70余万平方米;检查车辆648辆次,在安检中查获剧毒农药、汽油、油漆、管制刀具等违禁品46件,其中盐酸2瓶、汽油2桶、油漆8桶、管制刀具4把,确保了被检场所的绝对安全。任务完成后,俞士勇和“贝塔”一起登上了多家媒体的显著位置。

  凶案现场觅证据

  最清晰的足迹只会印在最泥泞的路上。俞士勇和“贝塔”一起在破案攻坚的实战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2010年11月,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发生一起杀人案,被害人李某被杀死在其暂住地,嫌疑人甘某虽已落网,但拒不开口。审讯工作陷入困境。寻找证据成为第一要务。指挥部决定出动警犬寻找蛛丝马迹。

  案发已过十多小时,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的气味散淡,而且光线昏暗不利辨别。俞士勇和“贝塔”一寸一寸搜寻,循着嫌疑人可能逃跑路线,终于在一池塘边草丛深处“嗅出”嫌疑人作案佩戴的手套。据此,民警从池塘里打捞出凶器和嫌疑人作案穿过的衣服。在强大的物证面前,甘某自知无法抵赖,如实交代了因个人恩怨持刀杀死被害人的犯罪事实。

  破案的喜悦让俞士勇忘记一夜的疲劳和浑身的疼痛,他给了“贝塔”一个热烈的拥抱。此后他们一起参与了百余起重大刑事案件的侦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警犬缉毒创新路

  2008年初,为适应毒品犯罪斗争的需要,省公安厅首次进行缉毒犬训练。缉毒犬训练中最关键是警犬发现毒品后的示警方式,让警犬形成固定的反应形式,是需要技巧的。

  俞士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训练方法。3个月的集训结束,俞士勇训练的缉毒犬通过公安部组织的考核,取得了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2009年7月,缉毒民警在扬州市某小区一出租屋内当场抓获3名吸毒人员,可却没查到毒品,心存侥幸的犯罪嫌疑人拒不交代毒品藏匿处。为尽快搜出毒品,刑警支队立即指派俞士勇携缉毒犬协助搜毒。俞士勇到达现场后,科学运用警犬示警技能,在床中被褥里搜出一个可疑塑料包装袋。经鉴定,缉毒犬找到的塑料袋里装的正是毒品麻古丸,共计567粒。这也成为了扬州首例使用警犬搜出毒品的典型案例。(通讯员 吴 昊 记者 李海明)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陈英彬:善抓细节的反扒“铁鹰”
·焦民:伸手挡住砍向群众的菜刀
·许晓莉:破案不是男人的“专利”
·江苏江阴一孕妇凌晨勇斗劫匪受表彰 专家建议不提倡孕妇“侠客行”
·罗菲:勤奋好学、独创战法的破案能手
·许群枋:让“问题小区”变成“平安社区”

·许群枋:让“问题小区”变成“平安社区”
·韩培清:“如果有一天死去,我希望很壮烈”
·杨学兵:为流浪乞讨人员找到家
·精神病人闹市持刀乱挥 扬州民警空手夺刀
·夜雨中,“手电方阵”迎战友凯旋
·追记陕西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耿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