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上泰花苑的业主张阿姨最近有点“上火”。房子屋顶渗水,找物业公司修了几次,“白花了几百块钱的维修费,还不见好”。物业公司也有自己的理由:漏水渗水和房屋结构有关,房屋已有年限,修起来不容易。每次维修有人力和物料成本,收费再正常不过。
事实上,张阿姨的遭遇是物业矛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一个缩影。在一些房屋成分复杂的社区,业主之间还会产生分歧。
近年来,上海一些社区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服务。有了中立、专业的参考,各说各理的“死结”可以解开了。而在物业公司选聘、业委会选举等小区“大事”上,第三方机构也走出了一条将物业管理纳入社会综合管理的新路。
把钱的事摊开
在小区物业管理中,业主及业委会时常和物业公司站在对立面。矛盾常常因钱而起。小区设施老旧了,要启动维修基金,给谁用、用多少,常常僵持不下。闸北区临汾路街道探索的“一站两室”模式,很大程度上把钱的事摊开了。
所谓“一站两室”,即临汾路街道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服务工作站,及下设的法规政策工作室和审计审价工作室。街道聘请区房管局物业管理科科长、中院房产庭庭长、民间庭庭长、专职律师组及知名审计事务所的审计师,作为调解小区矛盾的“高参”。法规政策工作室为业委会提供法律法规难点的咨询,审计审价,则是为小区的维修改造提供“市场价”的参考。
临汾路街道物业办负责人介绍说,在几起历年拖欠整修工程费用、维修基金的矛盾纠纷中,“一站两室”的作用显著。汾西路261弄的阳曲小区在2005年进行房屋大修,按照当时的协议,政府补贴与业主自付“四六开”。但因为业委会认定工程造价有水分,不愿完全支付,导致300多万元工程款未结清。“这件事前前后后调解了近1年。”她告诉记者,最后将数百万的款项分成8大类16项,逐条列出来,由“一站两室”提供专业审计,经反复协商,降低了81万元。拖延数年的物业纠纷终于化解。
助推业主自治
维修基金的使用,只是物业矛盾中的一类。在不少小区,代表业主利益的业委会如何选举,本身也会成为焦点。一旦程序失当,就会被部分业主认为与物业公司有利益联系。
临汾路街道的“一站两室”同样为小区业委会的成立、改选提供指导,迄今已指导了17个小区业委会的换届。
在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一家名为“新家园建设与合作事务所”的社会组织成为协助业委会组建、换届的新帮手。该街道老旧小区密集,利益诉求多元,业委会历来有组建难、换届难、发挥作用难的“顽疾”。面对不同利益诉求的业主都想进入业委会的情况,新家园严格按照程序,时常要花一二十个晚上和双休日在小区内组织会议、进行培训,并对部分业主大会筹备组成员逐个家访。在组建水木年华花园小区业委会期间,新家园单是张贴的告示就达到18期、500多份。由于社会组织的出现,水木年华结束了4年没有业委会的“空窗期”,居委干部也腾出了精力。
社会组织牵头、落实,业委会由业主严格选出,自然就容易赢得信任。临汾路街道物业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社会组织的专业性更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对提倡业主自治管理,将物业管理纳入社会综合管理体系,都是有益的过渡。
·缺第三方认证汽车消费维权“长进”缓慢
·实现“同工同酬”须引进第三方力量
·破解第三方交易平台消费者权益保障困境
·广东东莞第三方医疗调解机构即将运作
·南京“第三方”评出10名标兵交警
·震中部分道路实行单向调流管制 救灾物资一律第三方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