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凉市灵台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强化组织领导,积极创新实践,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格局已经形成
将社会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由县委书记担任,组建了流动人口管理等8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县上的分管领导担任组长。调整充实了综治办工作力量,配备了专职主任、副主任,为社会管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建立了县乡定期例会、督查反馈及重大事项问责等制度,把各级党政领导抓社会管理的实绩列为干部考核、提拔任用的重要内容和硬性指标。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网络,逐级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分解了工作责任。综治委各成员单位坚持将社会管理职责作为部门工作的重要任务,健全完善了制度机制,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的良好氛围。
服务管理相融合的社会管理框架已经建起
坚持服务为先的原则,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大力推进为民服务平台建设,县上建成了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服务大厅,乡镇建立了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将涉及服务管理的综治、信访、司法、民政等业务全部纳入公共服务大厅。在农村,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建设、整体推进的原则,采取“一村一社区”和“中心村+村落”的模式建起了社区,成立了社区生产生活、互助救助、医疗卫生、综治安保和文化服务五个服务站,目前,已建成13个乡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106个农村社区、106个社区服务中心,5类285个社区服务站,为开展社会管理和服务搭建了良好平台。积极探索创新,开展了以“致富星、孝爱星、守法星、诚信星、新风星”为主要内容的“和谐五星”创评活动,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农村社会管理新路子。
维护群众利益的社会管理机制已经完善
坚持从源头治理着手,聚焦社会热点难点,从根本上满足群众所需所求,在农村社区,配套完善了学校、卫生所、农家书屋、农民培训中心、便民超市和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等公益设施,广泛开展了群众生产生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治安防范和互助救助等服务活动,初步构建了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体系。
建立了交通肇事、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行业性矛盾纠纷调处机构,积极推行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三调联动”工作法,初步形成了全县性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
不断完善社会矛盾分级预警机制,严格落实了重要信息和社情民意研判“零报告”制度,构建了群众参与、县乡配合、上下联动、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
深入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为一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到了人员、经费、工作落实三到位。在全县公共部位安装视频监控系统2869个,在社区和农户、居民家中,安装了小技防设施6540个,构筑了全时监控、全面设防、覆盖城乡的一体化安全防控体系,有效预防和遏制了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发生。
不断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切实加大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排查、预防、稳控等服务管理,建立了对重点人员和特殊人群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对全县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等重点特殊群体落实了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全县安置率和帮教率分别达到100%,构建了一体化的特殊人群帮教转化体系。
农村社会管理的基础工作不断加强
狠抓了民生改善、和谐构建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有效巩固了社会管理的物质基础、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从群众最急需、最关注的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大力措办惠民实事,夯实了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到不同利益群体,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两新”组织,积极推进“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组织承载公共服务,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凉市灵台县委政法委供稿)
· [视频]筑牢农村社会管理基础
·平凉市灵台县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综述
·陕西石泉“三警合一”开启农村社会管理新路
·大连旅顺口:全面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切实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社会转型期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