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杨学兵,1984年10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2011年7月毕业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同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太仓市公安局璜泾派出所西塔、银杏两个社区的社区民警。
看到蓬头垢面、破衣烂衫的流浪乞讨人员,一般人都会敬而远之,可社区民警杨学兵却主动走近了他们。
“谁不想回到温暖的家,帮他们回家,让他们生活有着落,城市也多一份洁净和祥和。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工作才2年,杨学兵已成功救助了20余名流浪乞讨人员。从警两年来,他双脚踏遍社区,爱心牵挂居民,在平凡岗位践行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誓言。
7月9日,杨学兵在社区走访时,看到一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翻垃圾桶,大热天,老人身上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
杨学兵走上前去想帮帮他,可老人就是不搭腔,自顾自地捡拾路边的饮料瓶。后来,杨学兵走访了几位社区居民得知,7月份以来,老人一直在附近以捡拾垃圾为生,晚上就露宿街头。第二天,杨学兵给老人送来一些食品和水,可老人依然不肯说话。
因为老人身上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物品,7月11日, 杨学兵与民政部门联系,将老人先安置在救助站,几天后,他将老人安排到了璜泾敬老院。之后,杨学兵和同事经常去看望、照顾老人,帮他理发、剪指甲。
“试试网络寻亲吧!”在杨学兵的建议下,7月31日,璜泾派出所、苏州市公安局“指挥长在线”等微博相继发布了“帮帮老人回家”的寻亲博文,请广大网民帮助转发、征集线索。寻亲微博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积极响应,仅3天时间该微博浏览量突破35万人次,转发、评论量达1200余次。与此同时,敬老院传来好消息:流浪老人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终于开口讲话,说自己叫“顾根福”(音),今年70岁了,老家在嘉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嘉兴警方协助下,8月1日终于确定一名失踪人员与顾老伯的情况高度相似。当杨学兵打通老人侄女的手机时,对方激动坏了:“十年了,我们都以为他……真是太激动了!”原来,老人名叫顾根富,只有57岁,由于记忆衰退而走失,家人多方寻找无果,其间过去整整10年。8月2日下午,顾老伯终于见到了亲人,临走时,他拉着杨学兵的手说:“你们对我这么好,我都不想走了。”
2月3日,杨学兵偶然在本地论坛上看到“17岁少年无钱换肾”的帖文,根据帖子的描述,少年的暂住地就在他的辖区,他赶紧上门了解情况。
20平米租房内,患有慢性肾衰竭的少年蜷缩在床上,高昂的手术费让这个月收入仅有1000多元的家庭陷入绝望。杨学兵及时向所领导反映,帮助少年办理了户口和医保,之后他发动全所民警、辅警募集了12050元爱心捐款。同时,杨学兵利用网上公安、微博、博客等网络渠道寻求社会人士帮助,又募得善款151571元。接过杨学兵送来的善款,少年的父亲、一名50多岁的汉子,激动地抱住杨学兵痛哭流涕。此后,杨学兵隔三差五就会拎点水果和营养品上门走访,买菜时也会多买一份,顺道送过去。
杨学兵的辖区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场所多、人员复杂,借着苏州市公安局开展的“千日扎社区,三年夯基础”专项活动的机会,踏踏实实走访,认认真真记录。两年下来,杨学兵已经走遍了辖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户人家。
杨学兵是山东人,由于不懂当地方言,刚开始上门走访时,他介绍自己,对方只是格式化地点点头、客套几句;他发出的警民联系卡,有几张刚一转身就被扔进了垃圾桶;老百姓用方言跟他说话,他只能尴尬地求助协管员翻译……现在,杨学兵在居民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辖区群众都认可了这个精干的山东小伙,对他的称呼也由“杨警官”变成更为亲昵的“小杨”,杨学兵也会不时蹦出一句方言来回应,逗得居民们乐呵呵。(通讯员 简新海 记者 李海明)
·精神病人闹市持刀乱挥 扬州民警空手夺刀
·夜雨中,“手电方阵”迎战友凯旋
·追记陕西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耿永红
·张文林:用医术仁心书写“钢铁侠”传奇
·裘力彬:会“问诊”安全防范的社区民警
·周辉志:搭起戒毒人员就业康复援助平台
·周辉志:搭起戒毒人员就业康复援助平台
·郑榕凡:平凡的精彩
·民警余密:未成年人的“知心哥哥”
·“芊芊”素手弄枪机
·万峰:村民联名“上书”的好村官
·山区法医:艰苦环境下的案件解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