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广西

广西:学习枫桥经验 推进平安建设专题报道

2013-11-01 18:21:3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发挥民智 集中民力 打造民安

——三江县廊桥新都小区创建平安和谐小区纪实

记者 赖隽群

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温卡华(前左)在廊桥新都小区调研。

三江侗族自治县素有“美丽大侗寨”之称,该县古宜镇廊桥新都小区是当地一个平安和谐宜居的示范社区,是一块令人向往的幸福安居宝地。小区居民来自三江、湖南、福建、浙江等地,是一个侗、汉、苗、瑶等多民族聚居小区。小区环境优美平安和谐,在该县政法部门和古宜镇政府指导下,连续三年实现“零发案、零犯罪、零上访、零激化、零事故”的“五零”目标,无“黄赌毒”、家庭暴力、非法宗教活动等不良社会现象,矛盾纠纷持续减少,邻里和睦相处。

10月22日至23日,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温卡华率领自治区调研组,深入三江县开展政法工作调研活动。其间,温卡华一行深入廊桥新都小区调研了解到,该小区是三江县第一个实行小区自治管理的居民小区,群众对小区平安建设工作积极参与,自发组织,民主选举,选出得力的小区自治组织——业主管理委员会,实行以人为本的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创新实现了小区现代化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富有当地侗族元素的民风民俗有机结合,洋溢着浓浓人情味的小区管理新模式。温卡华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廊桥新都小区依法管理,发挥民智,集中民力,打造民安的做法很好,收到实效,创造了社区管理经验,值得好好总结推广。

小区民主自治管理

2009年,廊桥新都小区建成交付使用。起初,按照房地产业固有开发建设模式,这里也引进了物业公司进行管理。但物业公司缺少对三江的了解,简单照搬城市的隔离管理模式,这种物业管理模式当时在三江还是新鲜事物,居民对以公司利益为核心的管理方式不能全部接受,小区许多地方管理不到位,居民们意见大。

关心小区建设的居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1年7月11日,原河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关春平等热心人士发起,在三江县委政法委、古宜镇党委悉心指导下,小区建立了自治组织——廊桥新都业主委员会,业委会成员都由居民兼任,他们自发组织自我服务,不拿一分钱报酬,义务履职。小到家庭纠纷,大到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各种集体维权工作等,居民反映的问题,他们今日事今日毕,组织居民积极开展和谐平安小区建设。

此外,各单元楼设楼长1名共37名,业委会定期召开楼长会议,传达综合治理、消防安全知识,传授安全防范、自防自救技能,增强居民安全意识。同时划分以楼为责任区,以房找人、以人找房、查房知人、查人知住,进一步推进居住证管理等制度。很快,业委会得到居民广泛认可,遇到困难,居民会想到找业委会帮解决,很多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不出小区。

廊桥新都小区是三江县第一个实行小区自治管理的居民小区,没有现成经验借鉴,他们边做边学边探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们知道,一个管理规范的小区,必须有健全的制度来支撑。因此他们根据小区实际,召开业委会,讨论制定了《业主公约》、《廊桥新都老人协会章程》等规章制度,印发给居民征求意见,召开业主大会讨论通过,最后颁布实施。

由于前期工作到位,制定的各项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各项制度实施后收效良好,居民们自觉遵守小区各种规定。如小区制定的每平方米0.35元业主费,除外出务工或尚未入住的居民,目前90%住户都缴了费。小区财务公开制度也深得民心:他们坚持每月一公开制度,并选出居民代表审计监督财务支出。

他们还逐步完善小区保安、停车、卫生等制度,从管理人员聘请,保安录用等,各项工作都由居民全程参与或监督,有效促进了小区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目前,小区聘请了办公室管理人员、保安保洁人员、护花工等,每个工作岗位都制定有明确的工作职责要求,岗位设置、用工报酬科学合理,在小区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

侗韵浓厚“亲情创安”

廊桥新都小区十分重视人防与物防工作,努力打造平安和谐宜居小区:2012年,小区整合各方面资金,在小区内安装36个视频,设置4个高音喇叭和流动小喇叭应急广播体系,出现紧急情况,及时传播信息,迅速应对,有效提升小区防偷防盗能力,小区平安系数倍增。

小区聘请专职保安队加强巡逻,门卫室、监控室全天候有人值班,严格盘查进入小区的陌生面孔,不让外来人员和不法分子进小区推销产品和进行违法活动。小区组建有一支由30名青壮年组成的义务治安巡防、消防队伍,重大节日或重大活动开展时,在小区义务巡逻,确保小区安全。

小区还成立有老年人协会、妇代会等组织,他们在业委会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老年人协会成员有不少是退休老领导、能人,在解决邻里之间因装修、水管漏水等引起的矛盾纠纷中,老人们扮演了重要角色:两年来共参与帮助调解各种纠纷36件,化解上访5次。妇代会成员分散在各楼区,大部分还担任楼长,她们在小区管理中起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同时也是小区矛盾排查的信息员。

一些现代小区,居民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际关系却日趋冷漠,幸福感下降。廊桥新都小区针对三江乡风淳朴,民族文化浓郁,因地制宜,在管理中融入侗族文化元素:小区成立文艺队,配备音响,发挥风俗文化在社会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以活动为载体,把原本在心理上“相隔千里”的居民拉近,凝聚人心。

文艺队经常组织各种各样富有侗族特色的文艺表演、唱侗族多耶歌、讲侗“款”等,富有侗族韵味气息。今年农历九月初九,小区举办重阳节百家宴活动,深受居民喜爱,他们踊跃捐款,积极参与。通过吃百家宴,唠“百家话”,手拉手跳多耶舞,增进了居民的团结友谊。百家宴上,很多居民打起“老庚”(即拜把子),成了好朋友。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因此减少很多,哪怕发生一些车辆刮擦碰撞的纠纷,也会彼此谦让,让矛盾烟消云散……

用亲情化、人性化管理创建平安小区,这是廊桥新都的法宝。一直以来,无论在日常事务管理还是生活服务上,他们都坚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努力打造亲情人文社区:2012年秋,有一部分业主的房产证还没办好,户口没迁到小区,但按规定,只有本地户口的孩子才能在本地小学报名读书,这样小区就有27户居民的孩子将面临读书难的问题。得知情况,业委会找到镇政府和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反映。经过业委会努力,27户居民的孩子终于如期到校上课。小区连续两年举办重阳节百家宴敬老活动,评选表彰4户孝心家庭,以发给长寿面和纪念品等传统方式,慰问336位60岁以上老人,大力宣传弘扬“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这种“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理念。

业委会还积极为居民维权:按小区原有设计,小区应有156个公共停车位,但建成后实际没那么多。为此,业委会积极与开发商协调,找相关部门反映,最后在小区后面为居民们硬化了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不光解决了小区停车难,还解决了小区娱乐活动场所紧缺的难题。对小区管理,业委会无微不至——他们发出倡议筹集资金,买了60套餐具桌椅,无论哪家办事需要,都可以无偿使用。一系列的事虽似微小,却赢得了居民们的心……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