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和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不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教育实践活动伊始,省司法厅党委自加压力,着眼长远,不等不靠,戮力同心,认真将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贯穿始终,聚焦“四风”解决问题,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为民务实 践行立行立改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省司法厅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不遮不掩,立行立改,以解决“四风”问题的实际成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变管理为服务,变上访为下访,找差距,明方向,坚持把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一是针对“治理文山会海”问题,厅党委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坚持开短会、说短话、不发长篇大论,努力提高会议功效和质量,经整改落实,与去年同期相比,会议减少10%,文件减少42%,信息减少51%;二是针对“减少迎送环节、有铺张浪费”等问题,司法厅党委“一把手”率先垂范,在深入果洛、海南、海西州三级司法行政机关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活动、“法律进藏传佛教寺院”专题调研、“六五”普法中期检查验收和下半年开展的社区矫正、农村地区法制宣传等工作中,轻车简从、简化程序、厉行节约,吃工作餐,住标准间,反对铺张浪费,今年以来“三公经费”较去年减少6.18%;三是针对“司法行政警务车辆管理不善”问题,司法厅组织开展了全省司法行政警车专项整治活动,对私用警车、违反交通规则、乱停乱放、无证驾驶等现象进行纠正治理,查处违规案件10起,下发《警务通报》3期;四是针对“进一步加大‘双语’普法宣传资料”的建议,司法厅和《青海法制报》社在海南州实施了“送法进藏区”主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发放藏汉双语图册书籍9600余册,发放青海《藏文法制报》1200余份;五是针对“青南地区司法所工作人员留不住”问题,司法厅积极向省委政法委、省人事部门提出面向当地招录双语人才,稳定青南地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干部队伍的建议,着力解决工作人员留不住的问题。司法厅还对“司法所工作人员执法时态度不好,冷漠生硬”、“有以权谋私现象”等9项涉及立行立改的意见建议进行了整改,切实把解决突出问题转化为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行动。
建立台账,狠抓整改落实
司法厅党委在活动中,通过“六问六带头”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带头听意见、梳辫子,搞反馈、拉单子,从群众的呼声中“照镜子”、“正衣冠”,征求和查摆出意见建议57条,经梳理归纳汇总为24条。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厅党委先后4次召开会议,2次发放整改方案征求意见稿,落实整改措施。一是认领问题。由厅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各自认领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推进整改实施计划,拿出具体整改措施,需要解释说明的进行沟通解释,需要立行立改的迅速落实整改,对一时难以解决的创造条件逐步解决。二是逐一挂号。厅党委统一制定整改台账逐一挂号,细化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责任单位,限定整改时限,实行“销号”制度逐个整改。三是跟踪督导。对总台账和各部门、各处室分台账全程跟踪督办,对已解决的问题及时销号,对新征集的建议和查摆的问题及时建号跟进,力求做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强化管理,及早建章立制
从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司法厅党委就及早考虑建制度、立规矩,规范管理,求实创新,强化制度执行,梳理规章制度,按照“废要慎重、改要下功、立要抓紧”和“标准要严、责任要严、执行要严”的要求,努力做好各项制度的“废、改、立”工作,进一步促进工作作风的根本转变,发挥增强组织观念,强化监督机制的作用。针对司法行政便民利民惠民机制建设需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制发了《“12348”法律援助咨询电话管理制度》;针对社会弱势群体获取法律援助不足的问题,在全国率先将司法鉴定列入法律援助范围,实行了司法鉴定案件法律援助制度;针对厅系统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够,修订完善《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年度教育培训计划》;针对调研工作不够规范问题,抓紧制定厅系统工作调研制度;针对网络舆情管理能力薄弱的问题,研究制定网络问政制度,建立健全应对网络舆情的工作机制;针对干部作风等制度问题,着力健全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密切联系群众、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精简会议和文件、规范和改进公务接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方面的规定制度。目前,建章立制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拟于12月底形成制度汇编。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既是活动的目标,也是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只有把整改措施用规章明确下来,把落实意见用制度固定下来,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从根本上解决突出问题。司法厅党委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持立说立行,即知即改,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广大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青海省司法厅活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