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知心哥哥”
———记永春县公安局蓬壶派出所民警余密
在福建省永春县蓬壶中学的学生们的心中,有那么一名可亲可敬的“知心哥哥”,因为这位“知心哥哥”总是关心爱护着他们,总是会在他们不慎迷失人生道路时,及时帮他们拨转回正确的方向,这位“知心哥哥”就是永春县蓬壶派出所民警余密。
这位学生们心中的“知心哥哥”是到底怎么样的呢?近日,笔者带着好奇来到蓬壶派出所一探究竟。一走进余密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办公桌上两大摞厚厚的档案,高高瘦瘦的余密正两眼紧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则“噼里啪啦”地敲着键盘。走近一看,电脑上显示的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课件。”
“由于中小学生对法律的意识比较淡薄,过两天我又要到学校去看他们了,借此机会,我想根据这两年整理的‘重点人员’档案中的信息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课件,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为他们算算违法犯罪的成本。”余密介绍到。
“他负责的那个片区范围大,共有7所学校,其中有1所中学、3所小学、3所幼儿园,片区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任务也比较繁重。”蓬壶派出所所长郑胜和介绍说,他之所以能够将这“一亩三分地”打理得井井有条,正是因为他探索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整理“重点人员”档案法。
所谓的“重点人员”是指辖区内一些游手好闲的、具有犯罪前科的社会人士,以及平常时经常调皮捣蛋,被学校重点监管的在校生。余密利用每周到群众中走访的时间,了解辖区各类重点人员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通过每月定期到学校走访,了解学校的重点人员动态信息,并将这些资料整理成档案。此外,档案中还存放了重点人员的住处照片和手绘简易平面图,旨在方便寻找他们的家庭具体住址。
今年5月28日,蓬壶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其放于室内的金项链和银手镯及1000多元现金不翼而飞。在调查走访中,余密了解到,在案发前几个小时,受害人邻居曾看到2名形迹可疑的中学生在案发点游荡。
“当时,我就想起了平时整理的‘重点人员’档案,进行一番搜索后,发现有2名平时生活拮据的学生,这两天突然大手大脚地花钱。”余密表示,当他发现这一线索后,与之前获得的情况进行比对结合,发现2名中学生具有重大的作案嫌疑。
于是,余密很快就找到这2名学生,并对其进行询问,2名学生对入室盗窃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同时他们还供认了另外5起入室盗窃案件。
“两名学生都还未满14周岁,所以就让家长将2名学生领回家加强监管,我们再进行回访。”余密告诉笔者,前几天他刚到2名学生家中去回访,他们的表现都有所改善,都表示今后会认真学习,长大后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1年永春县蓬壶镇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有9起,而今年前9个月下降至2起,这正是余密辛勤工作的回报。“虽然整理这些‘重点人员’档案事情比较琐碎,也时常加班加点的,但只要有利于辖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即使再苦再累我也觉得值了。”余密表示对自己很有信心。(叶华南 洪凌霄 郑胜和)
·“芊芊”素手弄枪机
·万峰:村民联名“上书”的好村官
·山区法医:艰苦环境下的案件解码人
·徐景和:唱响群众工作“三字歌”
·王有茂:在群众面前始终笑口常开
·李勇:“拼命三郎”练就“火眼金睛”
·李勇:“拼命三郎”练就“火眼金睛”
·面对群众危难 民警积极勇为
·古丽其开·沙力克:“古丽”盛开别样红
·北京西站反扒刑警于俊戎:“我的眼神特别‘贼’”
·身边的感动:反贪战线上的坚强斗士王家强
·“小莉谈心室”为居民煲“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