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10月24日,隆化县客车司机解广库倒在了方向盘上,他的一脚刹车挽救了全车23位乘客的生命。
在解广库的事迹被广泛传播时,人们意识到,这是“又”一名客车司机在生命最危急的关头,以“急停”的方式,守护了一车乘客的安全。
如果要为这个“又”字注解,百度搜索“客车司机猝死”,可以发现为数不少的类似新闻。
在这样的事件中,有很多司机以超越常人的毅力冷静处置,最终将车停到了路边,就此,司机成了英雄。相反,同样的事件中,如果司机没有做到“临终一脚”,客车失控难免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毕竟,对于客车驾驶员来说,“一人危险”就等于“一车危险”。
带着这样的思考,笔者连续走访了省会多家客运站,在与客车司机、客运公司、管理部门面对面的交流中去探讨客车司机健康管理这一新课题。
□记者 董立龙 本报通讯员 杨玉昭
心脑血管病成司机猝死主要原因
10月30日17时30分,天色转暗。省会南焦客运站内,还有十几辆客车守候在站台两侧,准备完成当天最后的客运任务。
“没体检过。”
“哪儿不舒服,就去看看哪儿,没有全面地体检过。”
当笔者提出“您最近做过全面体检吗”的问题后,无论是发往威县、清河的客车司机,还是发往赞皇等石家庄周边县市的客车司机,纷纷给出了这样的答案。这也是笔者在连续两天的走访中,从省会几大客运站的客车司机们口中听到最多的答案。
这些司机告诉笔者,他们中大多数人每天奔波在“两点一线(两个车站、一条线路)”之间,很少有休息日,也很少有人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其中,一位县里的司机说:“我们比不了你们城市人,很少有人能定期体检。”
同时,笔者走访的这些客车司机,大多也尚未听说解广库的事迹。当众多客运司机没有把自身健康“当个事儿”的时候,他们也就没有关注今年以来国内连续发生的多起客运司机驾驶过程中病发猝死事件。
3月9日,山东交运集团客车驾驶员宋洋驾车在从聊城到济南的运送旅客途中,突发脑干出血去世。
7月8日,合肥司机吴殿利驾驶一辆从合肥至池州的大客车,行至铜陵市大通镇路段时突发心脏病去世。
10月24日,隆化县个体客运车主解广库驾驶着载有23名乘客的客车,从隆化县城沿韩郭公路前往郭家屯镇老东营村途中,突发疾病去世。
这些案例中的客运司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在生命最后一刻,他们努力控制住了车辆,保障了乘客的生命安全。也恰恰因为这一原因,他们的事迹被媒体广泛宣传。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猝死的客运司机都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完成这一举动。在百度搜索出的同类新闻中,不乏司机猝死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案例。
今年8月,浙江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关爱客运司机、关注公众安全”公益活动,免费为客运司机做了一回体检。结果显示,112名客运司机中,一半以上的人都有心脑血管疾病隐患。而心脑血管疾病正是报道中客运司机猝死的主要原因。
“司机在狭小空间里长时间保持坐姿,且精神高度紧张,心脏负荷大,再加上长期缺乏锻炼,不少司机都有心脑血管疾病隐患。”省内一位心脑血管专家介绍。
对于客车驾驶员来说,“一人危险”就等于“一车危险”。然而如此重要的一个行业,从业者大多没有意识到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一位司机介绍,我们工作强度大,平时有个小病小痛,忍忍就过去了。
心脑血管专家表示,司机的健康管理问题应该引起重视,社会不仅需要“最美”司机,更需要健康司机。
司机健康尚未纳入行业管理
针对国内连续发生的客运司机猝死事件,有媒体呼吁:别让司机再倒在方向盘上。然而,笔者调查发现,要让这样的呼吁落到实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司机的健康管理,还处于边缘地带,尚没有纳入行业管理范围中。”10月30日上午,省运管局客运科科长卢立新告诉笔者,对于司机的健康状况,目前仅在《道路运输条例》中有着一条宽泛的要求,即要求“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而该局安全科科长陈继宝也表示,客运驾驶员的职业健康问题,应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
笔者查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文件,并没有发现专门针对客运驾驶员健康管理的意见和措施。
事实上,在现有规定中,由公安交管部门负责的驾驶证年审中,需要驾驶人提交体检证明,这是为数不多的对驾驶人健康状况的强制性要求。
“那就是走走过场呗!”笔者接触到的客运司机大多表示,这一体检对于驾驶人来讲,形式大于内容,甚至有的客车司机都想不起来自己刚刚进行过的体检有什么具体项目。
笔者还注意到,客车司机所持有的A1驾照的年审历经了两年一审、一年一审等几次变化。今年最新的变化是,在一个记分周期内如果没有扣分,那么到了该审验的时候,电子档案内就会自动显示年审已过,体检过程随之可免。
如此一来,主管部门对于客车司机的健康要求几乎为零。那么,谁该来负责司机的健康呢?
卢立新认为,客运企业应是客车司机健康管理的主体。
笔者走访发现,现有的客运经营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存有不足,使得对客运司机的健康管理难以落实。
据了解,省内目前拥有班线客车及旅游客车近3万辆,客运驾驶员队伍超过5万人。这支庞大的队伍中,除一部分人为客运公司直接招聘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人为车主个人聘用,另有一部分农村客运班线为个体运营。
国家明令禁止的挂靠经营以及变相的挂靠经营,在县级客运公司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存在。这种经营方式中,企业责任常得不到落实,驾驶人的健康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据邢台某县的一位司机介绍,该县发往石家庄的10辆客车,虽然都挂靠在运输公司名下,但实际上分属3家。挂靠经营体制下,运输公司只管收取管理费用,并帮助车主进行定期的检验,但由车主聘用的司机,除了每天120元左右的工资外,并没有享受到定期体检等必要福利。
“我们只管给司机发工资,不管体检。”张家口市的一位刘姓车主表示,他为运营省内班线的司机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险,“这在客运司机中算是待遇好的了”。
健康管理应从针对性体检起步
“我觉得还得一年一体检。”驾驶石家庄发往清河客车的司机顾师傅直截了当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一年一体检,导致司机猝死的一些健康隐患完全可以查出来,这样就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顾师傅开客车已有5年,最近才因一个偶然机会做了一次体检,体检内容包括胸透、B超等,虽然没有检查出大毛病,但他仍认为这样的检查很必要。
有关专家指出,从健康到疾病会有一个过程,一般来说,是从健康到低危险状态、高危险状态,然后发生早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最后形成疾病。这个过程可以很长,往往需要几年到十几年。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通过系统检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疾病的危险因素,帮助人们在疾病形成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就可以成功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而现实是,这种专业意义上的健康管理还没有引起有关各方的关注。客车司机们所依赖的只是一些不固定的常规体检。医学专家说,这种没有针对性的体检,并不一定能够检查出司机们身体内的健康隐患。
“你今天没有感冒吧?”“看你的眼睛有血丝,昨晚上没睡好吧?”客车司机王志庄介绍说,现在每次出车前,公司的安检人员除了检查车况之外,还会对他本人进行“安检”。
这是王志庄所在的冀运集团所采取的一项重要安全举措,这家企业由河北高客公司改制而来,其管理规范程度在省内首屈一指。据该集团副总经理石文杰介绍,他们建立了一套安全保障体系,其中就有涉及驾驶员健康方面的内容。
“客运驾驶员的健康管理在国内并没有什么好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我们自己做了些探索。”据石文杰介绍,这些举措包括对驾驶员每年一次的定期体检和每次出车前的告诫性叮嘱,前者旨在发现其身体健康方面的隐患,后者致力于堵住每一次可能出现的随机性问题。
“我们的驾驶员,如果体检发现存在较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将会将其调整到检车台、调度等岗位上。”石文杰说。
■链接
飞行员的健康管理
驾驶上亿元的飞行器,负责上百人的生命安全,在所有交通领域,飞行员的责任更重一些,所以关于飞行员的健康管理,也更显严格。虽然与飞行员比,客运司机身体健康与运行安全的关联系数不那么大,但借鉴飞行员健康管理模式与经验仍有现实意义,毕竟“一人安全”关乎“一车安全”。
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其颁布的航空医学手册中写道:“在民航系统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健康而称职的飞行人员更是飞行安全和效率的先决条件。”
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员常要面对缺氧、噪声、颠簸、辐射等恶劣环境影响。应对如此环境,需要飞行员有着高于一般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由此,要成为飞行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医学选拔。
飞行员要接受定期和不定期体检,这是一个健康状况监控的过程。通常以年度为周期对飞行员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便了解飞行员的健康变化,并确定其适合飞行的程度。对于健康状况欠佳、发生晕厥或遭遇险情的飞行员,还要进行不定期检查,并于检查后作出健康鉴定结论,以确定其是否适合之后的飞行任务。
在健康监控的基础上,一般航空公司都会对所属飞行员做好疾病预防与矫治,尤其警惕趋向性疾病的早期信号,并为飞行员提供健康咨询,使其知道正确使用非处方药和保健品等。在此过程中,还会加强对飞行员的健康意识教育,提高其医疗及自我保健意识,实施健康促进,使飞行员远离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同时科学安排体育锻炼是飞行员健康管理的必要内容。航空公司会建议飞行员进行经常性体育锻炼,目的在于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反应速度、敏捷程度。有关专家指出,即使是散步也能使身体获益。体育锻炼除了提升身体素质以外,也改善着飞行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是不良情绪的宣泄途径之一。
积极消除飞行疲劳,是飞行员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在航空公司对飞行员飞行任务的安排中,其总原则是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任务批次。
生活干预也是飞行员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体现在饮食指导、合理营养方面。近些年来,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成为我国飞行员高发疾病,合理的饮食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此类疾病的重要方法。
文/见习记者 高珊
记者 董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