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让“两法”衔接,给问题食品系上“紧箍咒”

2013-10-30 10:35: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上海法治报 

    麻辣烫、卤味熟食……这些让人一吃难忘的美味竟然源于同一种“秘方”——罂粟壳。近日,青浦区检察院审查了多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记者了解到,在麻辣烫等小吃中添加罂粟壳已成为行业潜规则。罂粟壳系国家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为何会悄然现身餐桌呢?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行政与刑事处罚在监管上存在灰色地带,导致此类危害食品安全的案件频发。而行政与刑事的“两法”衔接就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然而,本市在推行“两法”时依然存在瓶颈。针对“两法”衔接,缺乏法律位阶较高、具体明确的法律规定。实际操作中,缺乏具有权威性的责任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案件

    罂粟添加剂 味美险中求

    由于味美,麻辣烫一直深受市民欢迎。然而近日,警方在青浦区的一家麻辣烫店的汤底里验出毒品罂粟。

    今年以来,位于徐泾镇上的一家连锁麻辣烫店生意异常火爆,只要吃过一次的人,几乎都会来吃第二次第三次。每天即使过了就餐时间,店里仍食客如云,有些食客连汤底都喝光。该麻辣烫店是连锁店,而这家加盟店的生意却明显好于其他分店,顾客对它的评价就是“越吃越想吃,不吃心痒痒。”

    发现了这一异常情况后,徐泾派出所民警会同青浦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这家麻辣烫店进行了检查,结果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当场在该店麻辣烫及煮麻辣烫的锅内检出吗啡成分。

    店主冯某到案后很快承认自己在麻辣烫中添加了罂粟壳。原来,2010年至今,冯某一直经营着这家麻辣烫店。据冯某交代,这家店的汤料一直由位于闵行区的总店配送,他也一直使用总店的汤料,店里的生意也一般。

    如何改善经营成了冯某常常思索的问题。直到2013年5月,机会终于来了。那天,一名中年男子拿一个纸箱向冯某兜售罂粟壳,他告诉冯某只要在麻辣烫内加入罂粟壳,会使麻辣烫味道更鲜美,吸引更多的客人来吃,生意会大幅改善。为了多赚钱,冯某花45元买了1斤罂粟壳。

    之后,冯某在调好的一桶香料内加了小半包罂粟壳。果然,生意变得红火起来。这桶用光后,冯某又在第二桶香料内加了剩余的大半包。今年7月23日晚上,冯某夫妇在麻辣店做生意的时候,民警及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过来检查,发现了问题,便将冯某带走。冯某坦言虽然并不了解罂粟壳的制作工艺,如何有毒有害,但他明白加了罂粟壳的汤料对客人身体并不好。

    无独有偶,一些卤味熟食作坊中也有罂粟壳的身影。今年5月14日,青浦公安分局会同青浦食药监局、青浦质监局等相关部门对青浦区重固镇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检查,结果发现岳某无证经营卤味熟食作坊,并在卤味中非法添加罂粟壳。执法人员当场查获有害熟食7个品种50多公斤,以及部分罂粟和罂粟壳。

    经查,从去年3月起,岳某在青浦区重固镇租房无证开设食品加工作坊,生产、销售卤味食品。为了招揽回头客,今年3月,岳某在明知罂粟壳具有毒性成分的情况下,仍将罂粟壳放入加工卤味的汤料中并对外销售。截至案发,已售出1000多公斤。经鉴定,在岳某食品加工作坊查获的罂粟壳含罂粟碱、吗啡、那可丁等成分,所提取的汤料样品含罂粟碱、吗啡、可待因等成分。

    青浦区检察院经审查后认为,罂粟壳属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中明文禁止的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岳某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故意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并予以销售,其行为已触犯刑法,应当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两法”衔接合力惩治危害生态环境犯罪
·四川省委领导强调加大“两法衔接”力度
·四川成立领导小组强化“两法衔接”
·最高检:增强三种意识 推进“两法衔接”工作
·高检院赴上海调研 深入推进“两法衔接”工作
·高检院:深入推进“两法衔接”工作

·高检院:深入推进“两法衔接”工作
·北京朝阳检察院召开两法衔接联席会议
·石家庄市强力推进“两法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