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亲情逼迁:“协同配合”的缺德与下作

2013-10-30 08:20:5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亲情逼迁”是典型的胡作非为。而社会公众最为忧心的则是,这样的违法蛮干和逼迫,正有一种成为要求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理所应当”的危险共识和趋势。

    “我该怎么办?”日前,湖南长沙一名小学教师谭双喜把自己的工作调动通知发到了个人微博上。这份落款为天心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并加盖了该部门公章的通知称:经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协商,谭老师的婆婆一直未能签订拆迁协议。按照区委、区政府及拆迁指挥部的要求,请临时调整谭老师的工作岗位,安排她到某项目拆迁指挥部工作,直至其婆婆签订拆迁协议。

    征地拆迁手段繁多,“歪门邪道”层出不穷。因自己婆婆成了所谓“钉子户”的一员,这名小学老师遭遇到“亲情逼迁”的临时调岗,要说早就给人“耳目一旧”之感。但这则报道的“亮点”在于,现实中太多大搞“株连”的“亲情逼迁”,往往都属少说多做或只做不说的“私底运作”,而谭老师则“幸运”地拿到了一份无可抵赖的“红头通知”。

    从媒体披露的实情来看,以调动工作岗位为名的“亲情逼迁”,只是当地拆迁部门“十八般武艺”中的一项。据报道,由于谭老师婆婆所在的小区居民,多有“不配合”拆迁之人,大喇叭“轮番轰炸”、“黑衣男子”拔枪、不明人员投掷爆炸物等等,这一切都让这个小区“人心惶惶”。而就“服从大局”不胜其烦的谭老师而言,其间除被多次叫去谈话,要求做她婆婆的思想工作,甚至在得知被调职后,还想到了以假离婚来“抗令”。但“胳膊扭不过大腿”,该来的还是来了;百般无奈之下,谭老师只能选择了微博曝光此事。

    真的可说是“不幸中的大幸”,正是由于有了“调岗通知”的证据在手,这种“亲情逼迁”的违法蛮干,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引得公众哗然、舆情汹汹。当地政府部门随即撇清责任,称并无此种规定;发出这个“惹事通知”的涉事机构,也连忙推脱说这是应学校和谭老师的要求而下发的;教育局方面还不顾“朝令夕改”的难堪,很快又撤销了调岗通知。但人们却实在怀疑,这究竟是“法治的警醒”,还是“不怕你告,就怕见报”的偶然奇迹呢?

    如果不是讳莫如深或避而不谈,像长沙某拆迁项目曝出的这种“亲情逼迁”招数,恐怕绝对称不上是什么鲜见罕闻之举。而区别只是,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有些公权部门所谓“千方百计”推进搬迁进程的光鲜宣传背后,其实同样隐藏了不少类似“亲情逼迁”的无耻行径和做法。这种明显有悖法治正义的“拆迁经验”,尽管因其只对“公职人员”实施,可有效控制“负面影响”,且往往“药到病除”、屡试不爽,但这貌似高效的妥协和屈从,实际上却更易打击人们的“崇法信念”,进而不断销蚀社会的公平良知。

    明里暗里、有无把柄的“亲情逼迁”,都是“扛着红旗反红旗”的胡作非为。而社会公众最为忧心的则是,这样的违法蛮干和逼迫,正有一种成为要求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理所应当”的危险共识和趋势。倘若某些浑浑噩噩的领导干部,对此不以为忧,反以为高为妙和为强,那便愈加让人心存戚戚、不敢直言矣。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