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腹地的临颖县皇帝庙乡西南,沿马沟河珍珠般散落着14个自然村,东西绵延六七公里,2613户9782人。
有一个警官在这里家喻户晓。他叫陈晓磐,是大袁村警务室的驻村警长。近年来,晓磐自创工作法,用桩桩实事博得群众信任,使“乱”村和睦,构建出“警民一家亲”的和谐关系。
2010年,晓磐被评为“感动漯河”十大年度人物,2011年11月荣登“中国好人榜”。不久前,晓磐又被评为漯河市首届道德模范,他动情地说:“其实群众的认可比啥荣誉都强,我要一直干下去!”晓磐依旧,他的故事也在十里八乡广为传颂。
斩断乱村“三不断”
2008年春,晓磐获准驻村,裹着行囊走进了大袁村。没有人搭理,没人帮忙,村民们甚至懒得看他一眼。这是大袁村当时的性格。这个曾经富得流油的大村,因转轨市场经济“不适应”而陨落。
穿过鞋再光脚走路,抱怨多,问题也多。到晓磐驻村时,大袁村已是全县挂了号的“三不断村”,纠纷不断、案件不断、上访不断。果然,没多久,麻烦接踵而来。
这天清晨,屋外噪杂的吵闹声盖过了往日的雀鸣。十多个人聚集在村委门口,横着口棺材,吵嚷着,扬言要把钱氏的尸体抬到乡政府,穿孝进京讨“理”。晓磐了解得知,十二年前,孤寡老人钱氏唯一的儿子死于车祸,得到6000元赔偿金。村委出于安全考虑扣了3000元代保管。时光荏苒,村干部换了三茬,这笔钱早没去向。钱氏无数次催要,直到病逝依然无果。她的亲戚在办后事时,痛愤至极。
这样纠缠多年的事,晓磐转身不管也说得过去。他说:“我是大袁村的一员,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先稳定家属情绪,再逐个做村干部的工作,这笔钱很快送到钱氏亲属手中。大袁村新任党支部书记王喜林感慨说:“老人入土为安,长达十多年的上访案,晓磐两个小时不到,就得以妥善解决啊。”不久,一段“民警仗义送血金”的佳话被村民们广为传颂。
还有一天,村民靳振甫因两垅麦子与其弟发生纠纷,精神受到刺激,欲找弟弟同归于尽。他手持菜刀,当街不停叫骂。谁来劝,追打谁。村民都知他是一根筋,远远围观手足无措。晓磐和前来考察的赵所长闻讯赶到。谁也没有想到,在可能被砍伤的情况下,晓磐健步上前,徒手夺刀。顿时,为他揪心的村民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事后,靳振甫佩服得五体投地。晓磐则说:“只要我在,就绝不容兄弟姐妹倒在我身前!”
“管了东家的事,西家的你也得管吧?!”晓磐有求必应,不厌其烦。王某等6户村民上访了16年,问题反映到乡里县里市里,几经调解毫无结果。这事源自一块宅基地。王某等孩子满十八岁要求划分宅基地。在这地上盖了房、栽了树的村民坚持说承包户未交够承包款理应归己。承包户们又借口这地划分不均拒不交款。三方推扯,互不相让,曾经大打出手,险酿命案。
晓磐用上了自己归纳的“三问三访六到位”工作法。问上访人,问当事人,问旁观人;访目击或知情证人,访德高望重年长人,访负责的村干部;法律政策讲到位,思想工作情到位,矛盾交点找到位,对症开方药到位,困难出路帮到位,杜绝反复做到位。到09年2月,他摸清原委找到症结后,在乡村干部的配合下经过多方协调,终于将欠款收回,将宅基划分完毕。这桩困扰几任村班子的上访积案得到圆满的解决。
那时候,晓磐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功化解上访积案20多起,仅10年以上的就有4起。与此同时,针对村里偷盗不绝的现象,晓磐编写了农村安全防范百句顺口溜,自费印成宣传单,写在墙上,并成立了全乡第一个统一着装的治安巡逻队,亲自组织训练,传授治安防范知识。此后,大袁村再没发生一起治安和刑事案件,甚至连个吵嘴斗架的都没有。去年,大袁村还被临颍县委评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三不断村”渐渐和睦了。
好看实用的“连心结”
晓磐从小就梦想长大当警察。2000年,晓磐转业,组织考虑他有大学文凭,将他分到了漯河市民政局。晓磐一天班也没上,坚定地请求从警。随后,他被分到临颍县公安看守所,几经调动,下到黄帝庙乡,沉到了最基层的大袁村。
大袁村寄寓着他的梦想。可是,刚来时,年轻人对他熟视无睹,老年人总躲着他。晓磐说:“村民的认可和支持是干好工作的前提。”那么,如何让近万人都知道警务室?都乐于和警官交往呢?为了找出办法,有天晚上,晓磐近乎失眠,想过发名片,但很快否定:村民连你人都躲着,发一张指定扔一张。
市场巡逻给晓磐带来启发。那天,他看到小巧的“中华结”十分抢手。这是一枚用红绳编结又挂着祈福牌和金元宝的钥匙链,红彤彤,金闪闪。晓磐灵光一闪。他掏100元买了100多个,把祈福牌上的字改成“警民一家亲”,背面印上自己的名字和手机号码,起名“连心结”,免费送给和自己接触过的村民。这办法果然灵验。村民们把它当成护身符,争着讨要,有的挂在家里,有的挽在钥匙链上。第二次,晓磐批发了1000个,做得更精致。迄今,他已送出5000多个。
5000多枚“连心结”流进千家万户,更多的落到困难家庭,晓磐的手机因此“忙”了起来。
晓磐送来户口本
一天,他巡防走过一个残破的院落,猛瞥见门前挂着熟悉的“连心结”。经验判定这家一定有困难。拍拍院门,应声而出的是个残疾人,头发纷乱,胡子拉茬。他叫袁自成,见是晓磐,没多想就拉开话匣。他的妻子是精神病患者,儿子6岁,女儿4岁,由于缺乏相关凭据,一直没上户口,无法办理医保,连入学都成了问题。晓磐认真记录,没几天就把孩子的户口本送到了袁自成手中。这一刻,袁自成感动得落泪了。他双手作揖,动情地说:“有困难找晓磐,群众办事不做难啊!”
“有困难找晓磐”的说法不胫而走。晓磐与群众的联系沟通更加密切。少年失管、婆媳不和、夫妻斗架等琐事,邻里纠纷、办证上学、偶遇不幸等难事,群众首先想到的是找晓磐。四年来,晓磐组织的学雷锋小组由8人增加到70余人。村民们只要在家门前挂出“连心结”,一准会得到晓磐的帮助。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5000多个“连心结”编织起一张庞大的警民信息网,让晓磐随时掌握着辖区的治安情况。2010年10月27日深夜,有群众打来电话,大袁村北发现三个外地人,开着车,鬼鬼祟祟,估计不会干好事。晓磐边接电话,边查询推测:村北马沟不远处的两台变压器,可能就是侵袭目标。他立即安排抄近路出警,到现场仅用几分钟。嫌疑人只撬开了防盗门便望风而逃。几年来,晓磐凭这样的情报获取信息80余条,先后抓获10多名违法犯罪分子,还抓获了5名外省上网逃犯。
倾情为民民亦敬
村北有条马沟河,深处不过三尺三,这儿是留守孩子们摸鱼扑蝉的好去处,近年来却发生了多次孩子滑进去或被淹着的事情。这天,路过马沟河的晓磐,望着焦急地吆喝孙子回家吃饭的邻村老伯,想了很多,想了很久。“留守儿”的问题暗暗种进了他的心里。
对留守儿,晓磐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也许源于对儿子的亏欠。晓磐家住漯河市区,到皇帝庙派出所有30多公里路程,但他忙得很少回家。今年7岁的儿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想让爸爸多陪陪。晓磐每次回家都会把儿子紧紧抱上一会,短暂地体会一下父子亲情。儿子呀呀学语时,一段时间,每天都哭闹着让妈妈抱着去阳台上,指着窗外说“2828”。当时,全家人都不明白是啥意思,以为孩子被吓着,带他到处求医。后来,他能表达清楚了,才知道,“28”就是爸爸回家常坐的28路公交车,孩子是在期盼:爸爸回家!
还有一次,儿子两岁时,晓磐办差回家。很晚了,儿子都不睡,亲昵地搂着爸爸的脖子玩。到熄灯时,孩子非要睡在床边上,晓磐问啥原因。儿子天真地说:“爸爸光丢,我睡在外边挡着,天亮就不会丢啦!”长期两地分居,“爸爸”的概念在儿子幼小的心灵里,竟是那样可亲又遥远。
终于,在忙完大袁村新房、新路的增建问题后,晓磐把精力集中到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上。晓磐所管辖的14个自然村中共有留守儿童200余名。他说:“每当看到本该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孩子,因为缺少家庭管教而逃学玩耍,甚至犯罪时,真得感到痛心。大袁村发展中最大的潜在忧患就是留守儿童。”
晓磐心系留守儿童
2008年11月,晓磐联合他所管辖区的6个村委和5所学校,捐资成立了“陈晓磐留守儿童温馨家园”。一年后,大袁村又建起一个供留守儿童和老人活动的文化广场。建文化广场,资金遇到缺口,晓磐带头捐了500元。筹款当天,82岁的老光棍汉袁庚炎,柱着拐杖来到警务室,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积攒多年的50元零钱,拉住他的手说:“晓磐,收下吧,能帮上你们一点忙,我心里舒坦啊!”两天时间,村民们踊跃捐款4万多元。
200多名留守儿童有了一个共同的家。为让这个“家”充满温情,晓磐还在警务室里建立了亲情视频,开通了温馨留守家园QQ群和陈晓磐温馨家园微博,一方面让留守儿童在网上与父母见面聊天,一方面接受网上举报和求助。“小组长联络工作法”是晓磐的又一项“实用专利”,就是借小组长负责制和代理家长制进行日常管理,特别对暑期留守儿童辅导进行网格化管理等,搭建起一个孩子、家长、监护人互动沟通的平台。
小学生袁昊,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最近参加了温馨家园“在家我能行”的演讲比赛。他说:“陈爸(指晓磐)经常给我们讲故事、说道理、辅导功课,经常组织有意思的活动,假期里我最喜欢到温馨家园。”
倾情于民自然会博得民心。一次,晓磐连续几天没有露面。村民们开始猜疑打听,消息灵通的几户知道晓磐在漯河做手术后,不远60里路给他送菜送鸡蛋。晓磐康复回到辖区,走到哪个村,村民们都会用一句“晓磐你回来啦”问候。有人问他“人往高处走,你却扎下去,图啥?”晓磐笑着回答:“我图得就是辖区老少爷们把我当成了自家人!无论走到哪个村,一句‘晓磐’,总让我感觉是那么的温暖和贴心!能把农村警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我很知足!”
“晓磐的故事很多很多,这是群众对他的认可和褒奖,这是雷锋精神透彻心骨后的必然表现。”临颍县公安局长戴相卿说。对这点,晓磐从来没有想过。正如写给他的颁奖词:他总是在考虑村民,还需要什么;他总是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持提示着什么是生活。
“五一”期间,晓磐仍坚守在岗位上。一轮红日升起,他依旧开始忙碌,大袁村片区却因为一个民警的忠诚守护而欣欣向荣。(张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