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晓磐是个“播音员”

2013-10-29 15:06: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南法制报 

    身材干瘦,颧骨高耸,双颊深陷,脸上呈现着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而被镀上的“小麦色”,深蓝色的警服穿在身上有点晃晃荡荡,陈晓磐给人的第一感觉不像是民警,更像是一个错穿了警服的村民。

    然而,军人出身的他,已在漯河市临颍县皇帝庙大袁警务室驻村工作了6个年头。自他来了之后,这个远近闻名,纠纷不断、案件不断、上访不断的“三不断”村,变成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平安村”、“和睦村”。陈晓磐的身份也从一个驻村民警变成了大袁村村民口中的“家里人”。村里老汉牛丢了找他;孕妇临盆要去医院找他,甚至遇到挫折想自杀的年轻人也找他。每一次,陈晓磐都不让他们失望,份内份外的事,他做的永远比百姓期待的多。

    这个完完全全融入了群众的人民警察,曾获得省市县40多项荣誉。优秀干警、先进个人、道德模范……各种称号数不胜数,然而,在陈晓磐心里,“什么荣誉都比不上老百姓一句‘晓磐,你回来啦,快进屋吃碗面’”。

    扎根基层,他用“连心结”牢牢连起警民心

    刚到大袁村警务室不久,陈晓磐心里时时在琢磨,怎样才能给老百姓做好服务?“坐在警务室里等着老百姓上门告状吗?当然不行。那样的民警对不起‘警察’这个称号!”

    为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让群众有困难了能直接和他联系,陈晓磐想了个招儿,他自己设计了一个蕴含平安吉祥的“中国结”,正面是“警民一家亲”,背面是他的名字和手机号码。然后,自己掏钱找厂家加工,在走家串户时免费把警民“连心结”发放给群众。

    “这个美观实用,既能挂墙上又能挂钥匙上,比一个干巴巴的电话号码让群众喜欢。”陈晓磐对这个创意引以为傲。

    然而,刚开始,很多群众并没有把“连心结”当回事儿,觉得陈晓磐是在作秀。

    2009年3月23日晚11点多,大袁村孕妇郭爱霞突然出现临产征兆,情况十分危急,偏巧她的丈夫外出打工,而婆婆又身患重病,万般无奈之下,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打了“连心结”上的电话。陈晓磐接到电话后,立即找村干部一起帮忙,连夜把郭爱霞送到了县妇幼保健所,直到第二天早上7点多孩子出生后,看到母女平安,陈晓磐才放心的回到警务室。

    这件事传开之后,群众对“连心结”的感觉再也不同以往,很多没有拿到“连心结”的人甚至到陈晓磐的警务室当面索要。

    六年来他一共花了3000多块钱制作了近7000枚这样的“连心结”,现在,他辖区内的村民几乎人手一个,大家已经将“连心结”视为“吉祥物”和“护身符”。

    情系群众,他用爱心为留守儿童筑起温暖的家

    为了更好的掌握辖区村民的情况,陈晓磐一直保持着入户走访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留守儿童的队伍日益庞大。由于亲情长期缺失,导致他们大多孤僻自闭。看着孩子们空洞的眼神,陈晓磐感到很揪心。

    2009年,终于坐不住的他,联合辖区的6个村委和5所学校捐资成立了“留守儿童温馨家园”。

    家园里,安装了亲情视频,辖区里的留守儿童可以在网上与父母视频聊天。这让一年到头见不了父母面的孩子们很开心。

    但陈晓磐觉得还不够,他又开通了QQ群和微博,接受网上求助,号召广大网友关怀身边的留守儿童,让他们不再孤单。他还动员辖区的爱心人士,赞助了一部投影仪、三台电脑和20套桌椅,将“家园”布置得越来越温馨,成功的搭建了一个与家长、学校以及监护人等多方互动的平台,通过举办一系列有益的活动,使200多名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当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改善后,他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感恩。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并以孩子带动家庭,在辖区形成团结友爱、奉献互助的良好风气呢?于是,在陈晓磐的号召下,由留守儿童、村干部、教师和党员组成的“警务室学雷锋活动中心”成立了。

    四年来,学雷锋的队伍不断壮大,由当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了目前的100多人,雷锋精神的春风一次又一次地吹暖了村民的心扉。

    2012年年初,为了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陈晓磐费尽周折,终于帮助42名留守儿童的家长在辖区周边找到了称心的工作。

    尽职尽责,他用一颗红心树起党员干部为民形象

    采访中,一个正在警务室外修剪花圃的村民引起了记者注意。他头发花白且腿脚不便。记者走过去和他攀谈,得知这位老汉名叫袁自成,因为感激陈晓磐,自告奋勇坚持在警务室义务劳动。

    原来,袁自成家庭非常困难,妻子是个精神病患者,两个孩子由于缺乏相关凭据,一直没有上户口,无法办理医保、低保,连入学都成了问题。

    “那时候,我每天除了到处借钱给小孩看病,没别的事可干。光景难过,我找村干部,没人管。那段时间我对当官的可以说是恨透了!每次村里有啥选举,不管让选谁,我全都打叉号,觉得选谁都不会管我的。”不聊不要紧,一聊开,袁自成情绪激动,几度不能自抑。

    陈晓磐来了之后,艰难无助的日子改变了。了解到袁自成家里情况后,陈晓磐村里、计生办、民政所一家一家的跑,不仅将户口本送到了袁家人手中,还帮他们申请了低保,解决了小孩入学一系列困难。

    说到这里,袁老汉满含热泪,“晓磐来了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干部这么好,我真是体会到温暖了,我感谢政府感谢党啊!”

    “其实我也没做啥,老百姓这么看得起我,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人心换人心。你给他们一滴水,他们觉得那是一杯水。你把群众放在心上,他们就会把你顶到头上。”谈起多年来的工作体会,陈晓磐动情的说。

    陈晓磐的事迹还很多。他总是在考虑村民,还需要什么?他总是在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跑断腿、磨破嘴”、他“用真情换真心”,他职责之外的不断努力……无不蕴含着对警察工作的热爱和对百姓的深情!采访中,记者也深切的感受到,一名基层干部的作为,几乎决定了老百姓心里的干部形象、政府形象。有没有融入群众,有没有为群众着想,有没有为群众解决问题办实事,群众心里最有数。正如“2010感动漯河十大年度人物”评委会写给他的颁奖词那样:他走村串户的身影,是阡陌上最美的风景!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