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

2013-10-29 14:19:3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光明日报 

    民主是现代政治的一种基本价值,一切现代政治制度都必须以其为根据建构自己的合法性基础。然而在历史上,关于民主制度的实践却差异甚大,关于民主理念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这意味着,如果一般地说“民主是个好东西”,就绝不会有任何人反对这种抽象性断言,而问题的关键却在于:第一,究竟应当怎样理解民主的理念和制度?第二,对于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和特定政治结构的社会来说,怎样的民主才是适宜它的民主形式?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使我们相信,不是一般的民主,而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才是适合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理念

    发端于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的民主理念为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合法性根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自由主义的民主理念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出现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它关于自由、权利、法制的基本观念和依此而建立的政治制度奠定了现代文明的理念和制度基础。19世纪,马克思主义出现之后,自由主义的民主理念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受到挑战,包括民主制度在内的资本主义文明的缺陷被揭示出来。马克思高度赞扬民主制度的成就,他说:“民主制是国家制度一切形式的猜破了的哑谜。”不过,与自由主义将民主制度理解为一种永恒的、最终的政治制度不同,马克思将民主制度理解为一种历史性的制度,即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具有不同形态并将最终被超越的政治制度。

    基于这种理解,马克思认为,自由主义的民主理念所追求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民主”,而民主的更高形式则是“社会民主”。与此相一致,资产阶级革命所带来的“政治解放”只是整个“人类解放”的一个必要阶段,它虽然在政治领域中实现了人们之间的平等,使人们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但却没有实现人的社会解放,特别是没有在经济上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实质平等,因此,“政治民主”只是形式上的民主而非实质上的民主。马克思曾设想,与社会主义时期相适应的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民主形式。社会主义民主的最终目标是超越政治解放而实现人的解放,超越政治民主而实现社会民主。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看,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对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今中国来说,还必须首先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形式,也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存在形态,需要一种全新的民主形式与其相适应。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个人权利为基础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则是一种以平等为目标的社会制度,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必然要求一种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支持。既要在充分保障个人权利的基础上以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又要坚持社会主义实质平等的价值取向,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基本理念的实现,这便是当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即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对社会主义民主进行创新性理解,创造性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理念和制度。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民主观念的演变

    民主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普遍实行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当商品经济发展到由市场调配商品之间的交换时,便形成了市场经济,而这一过程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完成的,因此,现代民主制度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普遍实行。

    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主张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实行完全的自由竞争政策。与此相应,在政治生活上,竞争式民主也就成为民主的基本形式。竞争式民主旨在以政党竞争、普选制和权力制约的制度设计保障民主的实现。在历史上,这种民主形式与市场制度相配合,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这种制度设计不仅未能像自由主义思想家所设想的那样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和保证社会公平,也未能有效地平衡和协调不同利益诉求,实现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理性合作。随着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到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走到顶峰,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后自由竞争时代”。

    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后自由竞争时代的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许多重大改变。在政治生活中,这种改变使竞争式民主日益显示出其弊端。哈贝马斯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之间将会逐渐形成一个文化公共领域。这种由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使竞争式民主面临无法在其原有框架内解决的新型政治问题,新型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冲突将会层出不穷。于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成为一个热门的学术话题,它所针对的正是当前西方社会中存在的竞争式民主理论无法有效回应的诸多问题。人们试图以新的协商民主理念对竞争式民主中过度张扬的个人主义和自利道德进行限制和修正,以增进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平等。这种理论强调通过社会协商机制的建构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通过不同社会群体之间耐心而又理性的公共协商使人们理解彼此的立场和观点,协调彼此的利益和诉求,加强公民对公共利益的责任感,培育践行民主所必需的公民美德。

    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无疑应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多元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分化需要通过政治整合加以解决,而在现代社会中,民主制度则是我们借以整合的可用的政治资源。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将已经被西方社会超越了的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理想的经济体制范型,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更不可能将已经充分显露其弊端的竞争式民主作为理想的政治制度范型。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只有适合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民主才是好东西。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2013两会盘点:协商民主 三种新风
·政协12届一次会议闭幕:协商民主再开新局
·协商民主日益深入决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