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好卷宗、拿好国徽、怀抱一摞桌牌,21日上午7:50,孝昌县法院王店法庭田毅刚、杨毅、汪立华3名法官驱车前往孝感市海拔最高的小悟乡笔架村。
开进村庄学校、田间地头,对行动不便当事人的赡养、抚养、赔偿,农忙时涉农、偏远村庄纠纷调解结案等进行巡回审判,孝昌法院把法律送到了农家大门口。
村头成普及法律讲堂
“现在开庭!”在笔架村篮球场,旁听该案庭审的村干部及群众20余人早已到齐。此次公开审理的是该村68岁的老人刘某诉4名子女赡养案。
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庭审中,王店法庭庭长田毅刚耐心调解,终于让刘某与子女达成赡养协议。矛盾得以圆满解决,刘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画外音】“老百姓平时看法律方面的书比较少,也不太容易看懂。今天在家门口看人家打官司,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村委会主任刘向东说。“这样的案子在农村有普遍性,笔架村偏远,村民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相对淡薄,把村民组织起来旁听庭审,就是希望能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田毅刚说。
孝昌县对群众关注、有普法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通过巡回公开审判并以案说法,提高了农民的法律知识和守法意识。
家门口可享法律维权
“没想到为这点钱,你们找到村里去了。我今天就把杜某的工资款付了。”18日下午,长年在外的包工头刘某给田毅刚打来电话。
10月上旬,杜某一脸无奈地到小悟乡巡回审判联系点求助:2012年下半年,杜某到刘某承包的建筑工地做工。刘某拖欠其工资7600元。杜某打电话讨要总被一拖再拖。
田毅刚当即联系小悟乡司法所长、人民调解员王行勇和刘某所在村的支书、司法联络员刘柏成。他们分别拨通刘某电话,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要求尽快将工资付清。于是就出现了开头所述的一幕。
【画外音】孝昌县在每个乡镇都设立了巡回办案点,各中心法庭每周二、周四定期派人到办案点办案,还在乡镇赶集等特殊时间开展立案、巡回审判和法律咨询。他们还通过电台、电视台把法庭巡回办案时间告知群众,对案件多的乡镇实行常态化驻点办公。
截至10月下旬,该院巡回法庭共受理邻里纠纷、赡养纠纷、交通事故案件1867件,涉案赔偿金额近860万元,为群众节约诉讼成本140余万元。
深山老林中止纷争
“我们还在山林里的大石头上审理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孝昌县法院民二庭庭长姚建新讲述了一段难忘的经历。
今年9月,姚建新同原告方一道前往被告界岭村送达诉状副本及开庭传票等文书。驱车行至被告居住地的山脚下时,发现山路被暴雨冲坏,车辆无法上山,遂用电话联系被告让其下山领取应诉文书,但被告拒绝下山。
沿着崎岖山路,冒着37度高温,法官等人艰难走了4个小时后到达被告住处时,又被告知被告与10多名村民在另一山头采药。
法官们又翻山越岭直到在一山坳处与被告相遇。被告感动不已。在被告同意下,法官坐在山间的石头上对本案进行了审理,被告承诺待采摘的药材出售后就将所欠贷款还清。一起拖欠数年的案件得以结案。
【画外音】“深入基层巡回审判能让当事人更真切地感受到法院的公信力及亲和力。赢得当事人的理解、支持与信任,法院可以化解更多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孝昌县法院院长刘涛明说。
上门立案,预约立案,就地及时解决纠纷,法官们还利用巡回办案之机,深入田间地头对人民陪审员、纠纷调解员、司法联络员、法制宣传员、执法监督员进行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质。5年来,“五员”共协助法院调解、执行1400余次,配合法院缓解对抗性、群体性矛盾纠纷136次,协助执结案件980余件。(通讯员 陆娟、黄一鸣、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