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确立新的思维,比如避免流动性泛滥,大幅放活市场,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向市场和社会放权,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无疑是一条有持久效力的发展之路。这样,不仅能把“十二五”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贯穿始终,而且还有可能走出一条在痛苦 中 打 造 中 国 经 济 升 级 版 的 新 路径。
正是从上述意义上,转变政府职 能 成 为 实 现 经 济 升 级 的 重 要 前提,显得尤为重要,也十分紧迫。因为不管是发挥市场的作用,还是向社会注入活力,关键的障碍还在政府管理本身,只有大刀阔斧地改革政府,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市场、社会不需要的干预,更好地释放市场、社会的能量,中国经济的升 级 才 有 希 望 。 这 是 一 条 也 许 痛苦、艰难的道理,但我们必须有这样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
《经济参考报》: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早在1988年第二次机构改革中就提出,后来历次行政体制改革都把转变政府职能放在重要位置,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当前,政府在公共治理中管的过多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越位、错位的问题也比较严重,直接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地位,也影响了社会作用的发挥。您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汪玉凯:这些问题大都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具体来说,目前制约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三:一是行政审批事项依然过多,少数地方、部门设置审批、许可的随意性大,程序不规范,暗箱操作以及公务员的审批自由裁量权过大。在一定意义上说,目前我国这个行政审批结构,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怪胎”。这个“怪胎”束缚了企业、公民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也极容易滋生腐败。许多曝光的腐败官员,其腐败行为、权钱交易等,多数与此有关。二是部门利益成为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因素。有人把部门利益形象地概括为“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个人利益被法定化”。而少数政府的部门利益倾向,也成为政府与民争利、甚至出现公权力侵害公众利益的主要罪魁。因此,如果部门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包括简政放权在内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 政 府 职 能 , 都 很 难 有 实 质 性 进展。三是政府官员的管理理念,也是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长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地方G D P增长对官员的升迁往往影响很大,一些党政领导的意识中产生了对G D P的过度依赖,自觉不自觉地形成政府过多干预经济的思维,片面理解政府的基本角色和功能定位,这对转变政府职能无疑形成了潜在的阻力。因此,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如果不能从价值层面和观念层面有所突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经济参考报》: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方案中,把转变政府职能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是否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未来深化改革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汪玉凯: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认真落实改革方案中提出的转变政府职能的六大举措外,还要围绕改变公务人员的政府管理理念、抑制政府部门利益以及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三个方面做文章。
从政府管理理念来看,最关键的要使所有公务人员都明了政府基本职责和功能定位:政府不是社会财富创造的主体,政府是一个营造环境、提供服务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主体。只有企业和公民才是社会财富创造的主体,政府不过是为所有财富创造主体提供服务的权威公共机构。
从抑制政府部门利益来看,最关键的是要在理顺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的基础上,割断政府部门与 其 监 管 服 务 职 能 之 间 的 利 益 链条,割断公务人员与所履行的行政职责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持政府的公共属性,担当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对那些与民争利、侵害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要严惩不贷,并严格规范政府公务人员的收入,从根本上清除政府公职人员的灰色收入地带。尽管这项改革有很大的难度和阻力,但从规范政府的行为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来看,必须如此。
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来看,关键是要从整体上对目前我国不尽合理的行政审批结构进行再评估,并通过国家层面的行政审批 专 家 评 估 团 队 , 进 行 科 学 的 论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和改革,使其趋于合理。同时要严格行政审批、许可设立的程序,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设立行政审批和许可的门槛,使之逐步制度化、法定化。
《经济参考报》:最后,请您谈谈个人对改革前景的预期?
汪玉凯:整体上看,我对今年乃至未来5年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趋势,持审慎乐观的态度。
·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组织能否接盘
·以勇气、智慧、韧性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信息公开是政府职能转变必修课
·广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纪事
·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步伐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重点研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