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服务大局要见到新成效,法律监督要取得新进展,检察队伍要展现新面貌,改革创新要迈出新步伐,基层基础要再上新台阶。“作为全省检察工作的领导机关,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科学谋划符合安徽检察实际的工作思路,是新一届党组的头等大事。”履新安徽伊始,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薛江武便马不停蹄将全省检察机关跑了一遍,深入基层一线走访调研,绘制出以“五新”目标为主基调的安徽检察工作新蓝图。
三项“实招”确保案件质量
薛江武对“五新”目标的解读是:各级检察机关必须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展服务领域;统筹推进各项法律监督工作,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和反腐倡廉的新期待;坚持抓党建带队建、抓班子带队伍,不断提升整体素质和执法公信力;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革除制约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机制性、保障性障碍;始终把基层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基层检察院的执法形象和群众满意度。
“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我更注重从法治视角看待正义,关注如何通过司法实践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薛江武说,随着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实施,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价值取向更加凸显,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大大拓展。面对这些崭新命题,检察机关需要在执法理念、侦查模式、办案能力方面作出相应转变和提升,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好执法办案这一中心任务,努力形成权责明确、要求具体、管理到位、监督有效的执法规范体系,防止“打擦边球”的选择性和任意性执法,严防检察权力“越位”和“错位”。
薛江武说,质量是执法办案的生命线,是衡量检察机关执法水平的根本标尺。为此,着眼于提高办案质量,安徽检察机关推出三项“实招”:一是抓考评立导向,统筹考虑工作实际和地区差异,引导全省检察机关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和业绩观。二是抓教育提能力,以学习贯彻修改后刑诉法、民诉法为重点,大规模推进检察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依法履职能力。三是抓管理促规范,强力推进案件集中管理改革,全省16个市院、89个基层院成立案管机构,初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全程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执法办案。
得益于对执法办案的高度重视、持续给力,今年以来安徽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立案数和大要案数大幅增加,大案率、起诉率等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案94人(含厅级干部10人);在环保领域和“政策性补贴”领域立查各类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200余人;同时在全省开展预防涉农领域职务犯罪专项活动,预防农村职务犯罪百场讲座进乡村活动。
筑牢基层和队伍两大基石
今年以来,安徽省检察院领导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先后开展4次集中调研,覆盖全省检察机关。
薛江武说,安徽省87%的检察院在基层、76%的检察人员在基层、90%以上的办案任务在基层,基层基础是检察事业的基石,是做好检察工作的又一关键因素,必须树牢固本强基的思想,毫不动摇地抓基层、打基础,坚持不懈地为基层撑腰鼓劲、排忧解难,切实把基层检察院打造成服务大局的前沿阵地、执法为民的一线平台、维护公正的第一防线。
“做好检察工作,实现发展目标,需要一支忠诚可靠、执法为民、务实进取、公正廉洁的高素质检察队伍。”薛江武说,安徽检察机关将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检察队伍建设的新期待,以提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为重点,完善引才、育才、择才机制,积极造就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薛江武认为,领导班子是检察队伍建设的关键,要积极打造勤学勤思、善谋善成的“学习型”班子,不断提高准确把握大局、驾驭复杂局面、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打造胸怀全局、奋发向上的“进取型”班子,着力推出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安徽检察特有品牌和亮点工作;打造敢于担当、敬业奉献的“务实型”班子,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打造同心同德、同行同向的“团结型”班子,推动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打造严于自律、率先垂范的“廉洁型”班子,坚决守好做人、处事、办案、用权、交友底线。
“作风是展现队伍建设成效的一面镜子,良好的作风是完成各项工作目标的有力保证。”薛江武介绍,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安徽省检察院专门制定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18条具体措施,向社会作出了公开承诺,在全省检察系统推动形成上行下效的正能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安徽省检察院坚持学习教育突出“深”字、开门求教突出“广”字、查摆剖析突出“实”字、立行立改突出“快”字,严肃整治“四风”问题,强化了执法为民意识,提升了群众工作本领,密切了检群干群关系。
·安徽:“检察事业就要接力奋斗!”
·安徽检察:六举措推进执法办案工作
·安徽:检察人员培训“输氧”与“造氧”并重
·江苏安徽检察:确保检察维稳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