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监管民警30年来一心扑在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惦记的还是自己日夜牵挂的管教人员。
10月15日,在安徽省太湖县看守所教导员余德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余德生前的好友、同学、同事、附近群众300余人纷纷自发前来。50余名曾接受余德管教的“回头浪子”惊闻噩耗后,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聚在一起缅怀他,用这样的方式送他一程。
“高危病人”倒在上班路上
余德的同事告诉记者,看上去健康的余德,身体并不好。2011年,余德在执行一次安保任务时突然发病。经检查,他的心脏是常人的1.6倍大,被医生定为“高危病”,需要住院半年。可他半个月不到就急着出院,回到看守所上班。
9月30日,余德下班回到家,感到有些不适,量血压发现收缩压在150以上,妻子劝他休息一天。可余德说,所里有同事被车撞了,人手本来就不够,不能请假。
第二天,他仍坚持带病给同事代班,从5时30分出门上班,到17时30分才离开看守所。
10月2日一早,余德照旧去上班。路上他给负责送菜的小伙子打了个电话,嘱咐他安排好当天看守所的菜肴。然而,这竟成为了他的临终遗言。
7时40分许,余德因突发疾病,倒在了去看守所的路上。
用爱感化在押人员
“余教走的那天,看守所里一片寂静,很多在押人员都哭了,大家都舍不得他啊!”太湖县看守所副所长石毕新红着眼圈回想起那天的情景。
“对待在押人员,余教最有耐心,也最慈爱。”石毕新向记者回忆道,郭某因故意伤人被关进了看守所。郭某思想偏执,脾气暴躁,一进来就绝食。余德盛了饭菜陪着他,一边和他说话,一边用勺子喂他,一顿饭往往要吃两三个小时。他还从家里带来糖果和饼干,像哄孩子一样哄他吃一点。郭某进看守所不久后父亲病重,余德两次开车陪他回家看望生病的父亲。郭某被释放那天,余德开车把他送回村里,并给村干部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让他们有事的时候和自己联系。郭某回村后果然有反复。接到村干部的电话后,余德专门去村里做他的工作,化解矛盾,避免了他再次犯罪。
在余德的爱心感化下,很多在押人员都跟他坦诚交心,甚至被释放后也经常跟他联络,而余德也从不嫌烦。今年春天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一个刑满释放的小伙子半夜打电话诉说内心的苦闷,余德连夜前去,陪他聊到第二天凌晨4点才回家。
曾经有个重刑犯,刚进看守所时手指上有伤。余德发现后送他去医院包扎伤口,每次换药也亲自陪着他。临刑前,他走到余德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余教,我给您添麻烦了,谢谢您。”
一年只休一天假
“余德工作一直都没离开监所系统,是太湖县公安监管系统里资历最老的一名民警。”太湖县看守所所长舒学群说。
1985年5月,余德调到县看守所工作。由于不是科班出身,进入监所系统后,他虚心学习,拜老民警为师,并自学法律法规条文和相关法律知识。他还勤于思考,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经验,很快就克服了心理障碍,成为监管工作中的行家里手。后来所里进了新民警,他都要亲自带着,手把手地将自己的经验和工作体会教给他们,年轻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师傅”。
舒学群告诉记者,每天所里都会出现余德的身影。大年三十也好,正月初一也好,任何一个休息日,无论是否值班,他总会或早或晚来所里转悠一下。“他好像一天不来就少了点什么一样。每年他只休一天假,那就是在清明节回老家祭拜祖先。”
舒学群说,余德在监管工作中对自己苛刻得有些“不近人情”。近30年来,他从没接受过在押人员家属的一分钱,即使是土特产品也全数退回。从参加工作至今,他经手的钱款少说也有几百万元,他从未挪用过一分钱,各种账目清清楚楚,没有一笔差错。
所里只要有废纸箱、饮料瓶,余德就会收集到一起,每隔一段时间就集中卖一次,卖废品所得的钱他一分不少地交给所里,用于改善伙食和添置碗筷等厨房用品。连炊事员也感叹地说,从来没见过像余德这样认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