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对于公安机关而言,一切工作说到底都是做群众工作。无论任务如何改变、环境如何变化,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不能丢,人民满意的标准不能变,专群结合的方针不能动摇,这是群众观念、群众路线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具体到公安政治工作,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担负着重要的思想保障、能力保障、制度保障、舆论保障的重要职责。吉林省公安厅党委提出了“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打造忠诚之师、亲民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对政工部门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
公安机关既是执法机关,也是群众工作机关;公安民警既是执法工作者,也是群众工作者。长期的公安工作实践证明,只有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队伍建设首位,不断夯实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解决好立场问题。通过在全警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群众观念教育,使广大民警切实增强宗旨意识、打牢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始终明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明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二是解决好感情问题。在全警深入开展爱民走访、换位体验等群众实践活动,使广大民警在感同身受中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在换位思考中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三是解决好作风问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重点解决好队伍中存在的“四风一顽症”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 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要把提升素质能力作为根本保障,着力增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水平
群众工作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公安民警必备的基本功。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群众工作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现在很多民警反映:交通方便了,离群众反而远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交流反而少了;知识层次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降低了。因此,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警民关系,前提是要解决好民警的素质能力问题。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五个方面提升民警的群众工作水平。一是围绕基层警力不足问题,以大部门制改革为方向,规范机构设置,优化警力配置,大力推进警力下沉,有效缓解基层警力不足问题,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警力保障。二是围绕基层人才不足问题,结合实施人才强警战略,进一步完善人才招录引进、教育培养、选拔使用、考核评价、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为提升群众工作水平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围绕群众工作经验不足问题,认真总结近年来创造的“警民恳谈”、“万警进万家”、“大走访”开门评警等成功经验,健全完善“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深入推进走访联系群众制度化、常态化。四是围绕群众工作渠道不畅问题,积极探索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群众工作新方法,坚持“面对面”交流与“键对键”沟通有机结合,搭建服务群众新平台,拓展联系群众新渠道。五是围绕群众工作能力不足问题,通过互动教学、情景模拟、随岗培训、言传身教和传帮带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对民警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广大民警练就“三懂四会”的硬功夫,努力成为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
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着力完善群众评价导向机制
公安工作成效如何,公安队伍形象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人民群众满意是公安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衡量和检验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根本标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建立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群众评价机制,把人民群众的评价更多地引入到政绩考核中来,切实把工作的评价权交给群众。重点要完善三个群众评价导向机制:一是完善群众需求导向机制。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平安、公正执法、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期待和需求,积极探索建立民意为重的考核评价机制,把公安工作的评判权交给群众,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对于群众赞成的做法,我们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扬;对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我们要下决心改进和解决,用真诚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二是完善干部考核任用机制。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德才兼备、业绩突出,更要注重群众认可这一重要原则。考核任用一个领导干部,既要看单位内部同志支持不支持,更要看社会群众赞成不赞成,切实把干部的政绩观引导到牢记群众观念、真心服务群众、造福一方百姓上来。要特别注意从基层一线选拔任用工作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优秀年轻干部,为公安事业长远发展储备一批后备人才。三是完善表彰奖励机制。全面推行开门评警,在民警绩效考核中引入群众评价机制,特别是坚持表彰奖励向群众工作倾斜,选树典型向群众工作倾斜,切实把广大民警的工作重心引导到扎根基层、做好群众工作上来。
要把树一流形象作为重要目标,着力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人民警察形象代表着整个公安队伍的精气神,影响着公安机关的公信力。第四次警务革命倡导警察形象柔性化、警民关系伙伴化、警务对策前置化、警务活动社会化,这些都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密不可分。新形势下,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有利于促进公安机关内外和谐,塑造公安机关和民警良好形象,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四个方面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一是积极开展警民互动交流活动,建立健全警务公开、警风警纪监督员、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向辖区群众报告工作等制度,广泛深入开展大走访、警民共建、警察文化节、警营开放日、警察与公众换位体验等活动,不断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二是与各类传媒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发布重大警情信息、治安预警提示及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牢牢把握公安宣传导向,最大限度增加社会“正能量”。三是强化舆论引导工作,建立健全媒体舆情收集汇总、分析研判、正面引导、跟踪监控、应急处置机制,主动应对和引导社会舆论,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四是繁荣警察文化,打造公安品牌,加大爱民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警爱民、民拥警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吉林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
·做群众工作要扛得住辛苦
·海南开展群众工作知识竞赛
·创新,答好群众工作新考卷
·法治,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
·推进群众工作创新 追求更高人民满意
·法治,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