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市长寿区检察院经济开发区中心检察室主任 郑涛 |
1995年,25岁的郑涛考入重庆市长寿区检察院,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反贪工作中。
“他每年平均有六分之一的日子通宵加班办案,最长一次三天三夜没合眼,曾在汽车后备箱颠簸四小时。”同事代鹏说。
“只要办案,我整个人都处于兴奋状态,感觉很充实。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用实战总结的策略,使许多‘难啃’的案件得以侦破。”郑涛说。
2005年6月,栾某因涉嫌受贿被立案,开始他心事重重闭口不谈问题。郑涛了解到,他18岁的儿子即将参加高考,儿子如果知道他被捕的消息势必影响高考。
“孩子是无辜的,不能因父亲的错让孩子付出沉重代价。”郑涛以栾某同事的名义向其子谎称,栾某参加一个月封闭学习,希望其安心高考。栾某为此深受感动,如实作了交代,而他儿子也考上了重点大学。
就这样,在一次次办案实战中,郑涛迅速成为骨干,2004年就任该院职侦局第三侦查室主任。截至2006年,他共主办、协办职务犯罪案件200余件,其中50余件大要案,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不但无一错案,而且嫌疑人大都认罪悔过。正当郑涛在反贪战场高歌前行时,命运却给他来了个晴天霹雳。
2006年6月,郑涛在办案过程中察觉自己腹痛越来越频繁。同年7月底的一天,他办案时剧痛再次袭来。为减轻腹痛,他用桌子抵住腹部,由于力度太大竟顶翻了桌子。同事们见状,赶紧“押着”他去了医院。
“恶性淋巴癌,中晚期!”拿到检验报告,这个硬汉禁不住泪流满面:“不仅因为突如其来的癌症,更因为我将离开反贪岗位。”
同事到医院看望他,不带水果鲜花,带的是一些疑难案件,这是局里专门为他量身定制的“关怀策略”。郑涛说:“这种‘被需要’的感觉,给了我最大的支持!”
经过一年多的治疗、休养,在他再三要求下,2007年5月,郑涛再次回到反贪岗位,从事辅助性工作。随着身体逐渐康复,他又主动要求办案。
2010年的一天,得知一嫌疑人坚不吐实,郑涛立即请缨,办案组领导犹豫着答应了。他积蓄太久的激情在走进审讯室那一刻被释放,几番较量后案子突破了。郑涛兴奋地跑出审讯室报喜。同事们说:“以前的郑涛又回来了!”
郑涛不仅善于办案,而且也喜欢创新。2012年10月24日,该院在经济开发区成立中心检察室。郑涛经主动要求,来到这个离群众最近的岗位,当起了检察改革的“先锋战士”。
郑涛结合基层实际,联合辖区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门,首创了“多方联动矛盾化解机制”,目前已化解群众纠纷10余件。
郑涛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工作着是美丽的”的深刻内涵,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今年8月,他被中央文明办评为“敬业奉献中国好人”。
“只要活着一天,我就要努力增加生命的厚度,好好工作。”郑涛对工作、生活充满了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