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辽宁大连"双百覆盖"把社会人变成"社区人"

2013-10-25 17:54:3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辽宁长安网 

  晚情读书社、街舞俱乐部、“家有妙招”执家俱乐部、“滚子”乐俱乐部、巧手十字绣小组、摩的俱乐部、“缘来一家”邻里互助队、宠物俱乐部、佳丽女人彩妆班……如今这些在党组织领导下遍布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街道辖区以党员为骨干的各具不同服务功能的群众公益性俱乐部组织,已发展了15大类160余个。

  街道党工委书记孙永新说:“我们要在未来几年里,将社区居民逐渐纳入各类俱乐部组织,使这些组织对辖区地域达到100%覆盖;对居民需求服务达到100%覆盖,努力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宿感”。

  近些年,随着社区居民中“社会人”比例增多,给社区管理带来不少问题。一是人心散,就是居民的追求想法“利已化”,社会行为“个体化”比较普遍。二是人思“归”,就是许多人对“单位”有依赖感,希望社区对他们提供“组织归宿”。调查显示,在街道7.7万人口中,80%的退体人员、75%的外来人员以及60%在校学生愿意参与社区组织活动。街道党工委认为,社区不单是居民睡觉生息之地,更是人情、亲情、邻里之情交融的地方,而交往的前提是把他们组织起来,共同建设美丽文明幸福社区大家庭。

  正是这种客观需要与主观共识推动,两年来,社区群众性俱乐部组织迅速发展起来。具体做法就是“双覆盖一引领”,即群众性俱乐部对辖区地域和居民需求实施“双覆盖”;社区党组织对群众俱乐部活动实施组织引领。

  ——先看组织覆盖。主要有三种途径和渠道。开展活动吸引,就是通过组织文化艺术节、邻里节、“百家宴”等大型活动,吸引居民走出家庭,参与社区活动,对“乐意参加”社区活动的予以登记备案,编组培训。去年,全街共组建广场舞、健身操、书法绘画、器乐弹唱、老年模特部、手拉手艺术团等10支文体类俱乐部组织。骨干带动辐射,就是以“民间能人”为桥梁和纽带,广泛发掘各类人才资源,影响带动他们参加活动,扩大组织规模。比如,党员易庞波心灵手巧,特别精通家电维修,他开设的“老易家电维修热线”,在社区很有知名度。去年,在社区引导下,易庞波先后找来23名“热心同仁”,成立了以维修家电为主的“庞波巧手俱乐部”,服务半径由过去的一个楼院扩展到全辖区。街道推动扩大,即由街道社区将具有一定特长的居民组织起来,成立具有不同服务功能的群众性俱乐部组织。海鸥社区老党员鞠远隆一家人力行低碳生活,常用废旧电线、胶管编制“情景故事”,引导居民节能减排。社区就将这一“环保之家”拓展成立了“绿色环保俱乐部”。党员韩风行夫妻都是社区的文艺骨干,其家有“文艺家庭”之称。借助这一家庭优势,社区成立了“夕阳”红歌班,吸纳了数十人参加。在职党员进社区后,社区首先对具有各种特长的党员进行分类编组,纳入群众服务组织,扩大了俱乐部成员的来源渠道。

  ——再看需求覆盖。按照“群众有什么样的需求,就创建什么样俱乐部组织”原则,街道不断扩大和拓展俱乐部组织对居民需求的满足与覆盖,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宠物狗乱垃乱尿、扰民伤人既让居民烦恼,也让社区“禁”、“行”两难。去年,街道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了“小宠物俱乐部”,在4个社区设置了宠物养护管理服务站,对1860多条宠物狗进行登记备案,通过举办食品选配、疾病防治、技能培训、趣味比赛等常识讲座和活动,不仅解决的狗患,更把主人们凝结到了一起。目前,有80%多的宠物家庭加入到宠物俱乐部。街道辖区有70余辆残疾人“摩的”, 因历史和地域原因,一直运营秩序混乱,经常产生大量的社会矛盾。去年,街道组织成立了“小摩的俱乐部协会”,重点对规范运营、公平竞争、纠纷调解、文明服务等实行行业自我管理。的哥的姐们说:“残疾人本来就容易被边缘化,再加上天天跑单帮,更远离‘组织’了。自打参加俱乐部,‘家’的感觉油然而生,心里有踏实感”。

  如今,群众性俱乐部组织已经发展到兼具时尚、娱乐、互助、环保、维权、健康、美食、编织、健身、读书、安全、家教、书画等数以百计的不同服务功能,在涵盖和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体所需的同时,也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居民热情参与。

  ——最后看组织引领。为保证群众性俱乐部组织健康可持续发展,街道党工委充分依靠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加强引导。在街道层面,党工委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管工作,每人建立一个社区俱乐部创建联系点,通过带头创建排球俱乐部、流动人口服务俱乐部、社区戒毒(康复)俱乐部等,为群众性俱乐部组织的创建作示范引导。在驻街单位层面,通过共驻共建,先后组织了鉴开中学等5所中小学,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等近300家企业加入相关俱乐部组织,许多企业领导带头参加排球、乒乓球等文体俱乐部,为影响居民参与社区活动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在社区层面,指导各社区积极在俱乐部组织中建立“功能型”党支部,要求每名党员“既要加入俱乐部组织,更要带动10名成员”发挥作用。比如,针对一些居民对创建俱乐部存在的“不理解”,街道党工委号召3700多名党员,每人带领20名居民骨干,深入居民之中开展宣传工作。其中街道“理论宣讲团”先后有上百人次,深入13个社区进行宣讲,较好地调动了群众参与俱乐部活动的热情。再比如,为弘扬传承地区传统文化,播撒正能量,街道依托“红星文化创作俱乐部”,常年收集整理来自于居民中的孝心儿女、恩爱夫妻、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修德担当、无私奉献的好人好事,并创作成“三字径”、“三句半”、相声、小品等文艺作品,向居民展演,传递正能量。

  据统计,“双百覆盖”计划实施以来,各俱乐部组织开展活动累计2300多场,参与居民达30余万人次。其中,巧手俱乐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690余个;宠物狗患引发的居民纠纷同比下降30%,妇女病、老年病患者通过俱乐部免费享受体检360多人;三轮摩托车违章率下降了20%,群众的幸福感指数测评提升了28%……

  短评:

  多用组织的力量去服务凝聚群众

  “单位人”与“社会人”的最大区别,一个是有单位、有组织的人;另一个是没单位没有组织的人。作为改革开放进程中新兴社会组织——社区,承担的恰恰就是对没有单位没有组织的“人”——“社会人”的管理责任。让“社会人”成为“社区人,无疑成为社区党建的一项长期性任务。

  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而用组织的力量去服务凝聚、团结带领群众去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既是社区党组织的本职之责,也是开展社区党建最重要的组织依托。

  要用哲学的眼光和辩证的视角来看待创新社会管理,致力于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求和保障。因此,联系服务群众,需要合适的平台和纽带。甘井子街道创建的群众性俱乐部组织,就是这种平台和纽带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好处有三。一是为有热心参与社区活动的人提供了组织依托,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有单位、进组织”的梦想。二是为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提供了“媒介”平台,提升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社区得以落实的功效。三是为凝聚居民群众,扩大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形成与居民群众互动提供了组织保证。也就是说,通过民间俱乐部这一组织形式,既可吸纳更多的人参加俱乐部并以其成员身份服务群众,也可最广泛地吸引众多居民以被服务对象身份参与社区活动。而无论哪一种,都是居民群众的一种组织归属,都是对社区的认同。这种认同的形成,恰恰是社区党组织最为本职的责任之一。愿甘井子街道的经验能够给人以启示。(辛宪明)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辽宁凌源检察院以传统文化教育促进队伍建设
·辽宁大连召开“肃毒害创平安”会战推进会议
·辽宁抚顺中院发布生态环境案件审判白皮书
·辽宁沈阳沈河民警为智障学生佩戴“黄手带”
·辽宁本溪中院与民政局合建离婚信息通报制度
·辽宁高院:广纳良策 深度会诊“四风”问题

·辽宁高院:广纳良策 深度会诊“四风”问题
·辽宁葫芦岛侦破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
·辽宁沈阳法院迈进“微时代”
·辽宁开展“千名监督员进万家单位”宣传活动
·辽宁七成县区医保实现“一站式”结算
·辽宁大连消防:千名监督员进万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