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要求开展深化司法公开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
记者25日从最高人民法院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深化司法公开、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试点方案,要求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省市部分法院开展上述两项改革的试点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改革试点方案要求,试点法院通过打造与社会公众相互沟通、彼此互动的信息化平台,全面实现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的公开透明,为社会公众和当事人及时、全面、便捷地了解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提供服务与保障,使司法公开平台成为展现现代法治文明的重要窗口、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手段、履行人民法院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试点法院要严格落实相关诉讼法的规定,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权运行机制,消除审判权运行机制的行政化问题;科学设置审判组织,合理界定各类审判组织的职权范围,理顺各类审判组织之间的关系,调动法官积极性;优化配置法院内部各主体的审判职责与管理职责,依法强化各种职能之间的制约监督,确保独任法官、合议庭及其成员依法公正、独立行使审判职权;严格落实独任法官、合议庭、审判委员会的办案责任,做到“权责统一”;完善审判委员会的议事规则,改进工作运行机制,规范案件讨论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强调,试点法院应当将试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试点方案提出的各项要求按时落实到位。最高人民法院将通过集中督查和评估,积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待试点经验成熟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10月24日,2013年全国法院出版工作会议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出席会议并讲话,甘肃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罗笑虎出席会议,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梁明远到会致辞。
江必新指出,法院出版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肩负新责任,法院出版工作应进一步端正理念、明确方向,通过大家的智慧和创造性劳动,将法院出版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做大做强,以更加丰富的智慧成果为人民法院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24日正式开通。社会公众登陆最高人民法院网站(www.court.gov.cn),点击“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一栏,就可以查询到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录入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
依照今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符合相关条件的,人民法院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这个规定实施后,目前已有3万多名失信被执行人被录入了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并通过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统一对外公布。
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周强院长代表最高人民法院作的关于人民陪审员决定执行和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委员和列席会议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认为,该报告客观全面、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人民陪审员工作系统全面总结和明确科学规划的一个报告,同时,就如何进一步开展好人民陪审员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0月24日,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银监会湖南监管局、湖南省银行业协会共同举行全省司法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应用推广会。湖南高院分别与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等18家驻湘银行机构签订了网络执行查控机制合作协议,协议内容涵盖查询内容、查询方式、信息交换模式、文书审查、信息安全及保密、争议处理等多个方面。
|
10月17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贯彻第六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精神。党组书记、院长董开军就贯彻会议精神提出工作要求。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李宁,党组成员、副院长王旭、许永达,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魏文裕、政治部主任罗鹏先,审委会专职委员杜小哲、执行局局长杜春青、审委会专职委员星月、副巡视员马旦智,各部门负责人和刑事法官、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陕西高院举办开放日活动 提升青年法治观念
10月24日上午,随着一记清脆响亮的法槌声在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数字化审判庭响起,该院2013年度第三次“法院开放日”拉开了帷幕。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的108名师生代表来省法院旁听案件,参加以提升青年法治观念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动。
活动中,师生们旁听了刑事审判第三庭审理的一起故意伤害罪案。庭审中,法庭围绕焦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举证、质证和辩论。庭审中,法庭围绕焦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举证、质证和辩论。庭审后,合议庭发放了征求意见表,征询了旁听人员对法院工作和案件裁判的意见和建议,就学生关心的学习实践问题进行了交流讲解。师生们普遍反映通过旁听案件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认为这次庭审程序规范,法官工作严肃严谨,通过旁听法治意识得以增强,表示青年学生要带头学法、带头守法。活动期间,师生兴致盎然地参观了法院审判办公大楼,并在大楼前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