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贵州农村“四改”防火 苗乡侗寨渐离火灾

2013-10-25 15:22:0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贵州省黔东南州是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高的地区。这里的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喜聚族而居,房屋毗邻而建、鳞次栉比,干栏式的木质吊脚楼以及全用木头架构而成的侗寨鼓楼,极具民族特色和艺术价值,但也存在着巨大火灾隐患。

  因民族聚居,大型连片的木质房屋村寨数量较多。目前,黔东南州100户以上自然村寨有1478个,50户以上自然村寨有3922个。这些村寨一旦着火,往往“火烧连营”,整村整寨皆成灰烬。消防系统一直有“全国农村火灾看贵州,贵州农村火灾看黔东南”的说法。

  据黔东南消防部门统计,1991年至2008年间,全州共发生农村火灾1701起,死亡294人,烧伤189人,直接经济损失1.18亿元,平均每年有500余户,2500余人因火灾而失去家园。

  “频繁发生农村火灾,不仅仅是村民消防安全意识的淡薄,更多的还是受到经济文化条件影响,与黔东南历史、地理、民族生活习俗和经济条件等原因密不可分。”黔东南州消防支队支队长傅勤勇介绍。

  据了解,自2008年起,黔东南州实行“四改三保二强一高”措施(“四改”即水改、电改、厨改、路改;“三保”即保护民族村寨的自然历史原貌、保护民族村寨的文化传承、保护民族村寨的民居建筑风格;“二强”即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消防规范化制度建设;“一高”即全面提高村民的防火安全意识和抗御火灾能力),每年对20个高密度民族村寨进行全方位地防火改造。

  “农村传统的民居习俗与农村防火;农村抗御火灾能力与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财力不足与投资需求量大等矛盾是黔东南农村防火工作的最大困难。”傅勤勇说。

  在走访中,三穗县村民曾祥五告诉记者:“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电线能用就不换,看得上眼就凑合了。”他家中的电线几乎从来没检查、更换过,对于生活用火也是一直以烧木柴为主。

  据了解,黔东南州消防部门将农村防火与当前国家正在实施的安居工程、解困工程、人饮工程、生态农业沼气工程、扶贫工程等紧密结合,将消防需求纳入各个项目工程中,科学化整合资源,缩减了消防专项资金投入,减少了政府和村民的负担。2004年以来,黔东南州平均每年捆绑使用400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建设农村消防基础设施,

  截至目前,黔东南州已实施农村寨改236个,房改47041栋,电改94170户,厨改66674户;修建消防水池4232个,修建进村道路1206条;村寨配置消防机动泵1118台,安装消火栓4338个,以及充足的水枪、水带等消防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火灾自防自救的能力。

  在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榕江县,50户以上的村寨有511个。当地消防部门在推进村寨硬件设施“四改”的同时,推行“一村30名‘平安使者’”计划,公开招募8千名消防志愿者,平均在每个村寨安排30名消防志愿者进行经常性义务防火宣传。榕江县消防大队大队长符平发介绍:“只要村民的防火意识提高了,才能让村寨真正远离火灾。”

  “我们借助农村远程教育、农村普法教育、民族节日、文化下乡和文化扶贫等活动,消防书籍、消防文艺活动也跟随下乡,进行普及宣传。更以学生作为我们防火宣传的突破口,把消防知识列入农村学校的教学内容,争取教育学生,带动家庭,推动社会。”黔东南州消防支队宣传科负责人吴青玲介绍。

  2008年至今,全州共发生农村火灾325起,死亡63人,烧伤14人,直接经济损失4437.9万元,平均每年火灾起数、伤亡人数均较2008年以前有大幅度下降。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贵州务川抓获潜逃14年命案嫌疑人
·贵州开阳掀起“两严一降”专项行动高潮
·武警贵州总队举行反劫持人质演练
·贵州:记者感受“警营开放日”
·贵州六盘水司法局:着力解决“五难”问题
·贵州六枝法官以法释理化解15年结怨

·贵州六枝法官以法释理化解15年结怨
·贵州平塘检察院为上访群众排忧解难
·贵州第二批基层检察院建设工程创建会议召开
·贵州榕江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逾九成
·贵州贵阳力争三年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
·贵州:抓好执法办案 加强班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