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着力推进”深化平安安徽建设
以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新变化衡量平安建设效果
“#0*”三个看似不相干的字符,在安徽省蚌埠市的广大农村却有着独特作用,只要联拨固定电话或手机上的这三个字符(谐音“警连心”),与其联户联组的群众和派出所电话就会收到警情。像“警连心”这样的平安载体,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今年以来,安徽省在深化平安安徽建设工作中,聚焦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新要求新期待,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提出六个“着力推进”,让人民群众尽快看到平安建设的新变化,实现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社会管理更加科学、社会治安更加良好、法治环境更加优化,努力使安徽成为“全国最和谐稳定的省份”之一。
这六个“着力推进”是: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和源头预防,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以发现得早、化解得了、处置得好为目标,在源头治理、妥善处置上下功夫,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联系群众制度,畅通、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从政策制度层面解决群体性利益诉求问题,从源头上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着力推进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严打严防措施,加大社会面巡逻防控力度,扩大巡逻防控范围、延伸巡逻防控触角、从严从紧落实社会面治安管控措施,按照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化要求,完善以“六张网”为骨架、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的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着力推进常住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尽快解决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在城镇落户问题,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流动人口,建立融居住登记、就业、社保、租房、教育、计划生育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居住证制度,实现省域内流动人口“一证通”;着力推进特殊人群融入社会,以加快促进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有不良行为青少年、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顺利融入社会为目标,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着力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深入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着力推进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网上网下结合的综合性防控体系,依法打击、有效防范利用或针对信息网络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深化平安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安徽省要求,各地在深化平安建设中要强化基层、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在平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基层综治组织和服务管理平台,提升平安建设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更广领域的平安创建活动,推动平安安徽建设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立全强调,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协同,各级党政领导一定要把平安建设作为第一位责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必须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综合治理,必须坚持重心下移、固本强基,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据介绍,近年来,通过扎实有力推动平安安徽建设,安徽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矛盾纠纷得以有效化解,社会管理有序推进,做到大事不出、小事不多、人民群众安全感保持较高水平,综治工作连续3年位居全国优秀行列,有力保障了安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为打造“三个强省”和建设美好安徽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记者李光明)
·安徽公安厅交警总队机关转作风下基层办实事
·安徽当涂:69辆警车安装GPS卫星定位仪
·[视频]安徽:17年宅基地纠纷 民警一朝化解
·安徽宣城: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数逐年增加
·安徽宣城: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数逐年增加
·安徽建律所综合实力评价制
·安徽建律所综合实力评价制
·安徽:加强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决议亮点解读
·安徽反贪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安徽淮北杜集:监控小平台做出平安大文章
·安徽五河抓获一名网上在逃人员
·安徽铜陵“分色预警”助力治安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