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张丹鹰:一片丹心守护尊严和希望

2013-10-24 10:48:2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浙江法制报 

    一张秀气的脸上总是挂着甜美的微笑,年轻同事喜欢亲切地称她为“张姐姐”,因为她有着姐姐般的善解人意,蕙质兰心;有着姐姐般的细致周全,聪慧过人;有着姐姐般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她是张丹鹰,现任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公室主任,拥有20余年审判工作经验,现在审前调解中心从事民商事案件的速裁工作。

    问“鸡毛蒜皮”之事,听“家长里短”之言———这就是张丹鹰每日工作的写照,她始终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工作准则,坚持“威严而不失亲和,严肃而不乏热情”的工作作风,默默奉献在琐碎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守护着每一个诉讼当事人的尊严和希望,守护着这一片热土的平安。

    她注重倾听,善于劝解,努力寻找案件的突破口

    这天,调解室来了一位特殊的原告谈某。她因为丈夫好赌,一纸诉状告到法院,要求离婚。可陪着她来的并不是娘家人,而是老公的妹妹,她的小姑子。这样的组合令人有些费解,可张丹鹰还是决定先看看再说。

    从诉状上看,谈某和丈夫共同生活近30年,两人都有正当的工作,孩子也已经大了,他们之间最大的矛盾就是丈夫的“赌瘾”。“谈恋爱的时候我并没有发现他有赌博的恶习,结婚之后才知道。可那时已经有了孩子,我便忍了下来。可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赌,我就是心太软。”谈某已经说得泣不成声,一旁的小姑子赶忙安慰嫂嫂。

    张丹鹰看到这一幕,认为原告心意已决,妹妹都不帮哥哥说话,看来这段婚姻就要走到尽头了。被告一脸愁云,垂着头表示愿意接受离婚:“我知道自己对不起她,结婚快30年,家里的大小事都是她在操持,我不想再拖累她了。”

    调解到了这一步,本该案结事了了,可细心的张丹鹰发现,原告并没有因为丈夫同意离婚而情绪缓解,反倒更加哀伤,一旁的小姑子更是着急得直跺脚。

    其中必有隐情!调解经验丰富的张丹鹰把谈某一方带到了另外一间调解室。因为她知道,许多当事人只有单独和法官相处时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你真的想离婚?”张丹鹰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谈某一阵沉默。

    “如果你认为他真的不可原谅,离婚也不失为是一种解脱。但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对自己负责,遵从自己真实的想法,问问你的心,你还爱他吗?”张丹鹰忽然放低了声音。

    “我不想离婚,我只是想吓唬吓唬他。只要他能够改正,我还是愿意跟他好好过日子的!”谈某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是啊,我怎么可能希望哥哥嫂嫂离婚呢?可是我们全家对他赌博这件事真的是束手无策了,只能想到这样的办法。”一旁的小姑子也很着急。

    果然不出所料,张丹鹰马上把谈某的意思传达给被告。被告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我不想离婚,老婆,我一定会改的!”被告冲过去抱住了谈某。看着重归于好的两人,张丹鹰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她总是能够细心观察当事人的每个细节,并在案件调解陷入僵局的时候,找准突破口,使得案情峰回路转。”熟悉张丹鹰的一名法官佩服地说。

    “人总会有难得糊涂的时候,而我的职责就是帮他们发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最在乎的东西,这就是调解的突破口。”张丹鹰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柔情,使破碎的家庭重圆,给无助的当事人带来希望。

    她亲力亲为,不辞劳苦,急当事人之所急

    原告金某和丈夫到法院经调解离婚的那天正好是个阴雨天,窗外天色阴沉,狂风卷着雨水拍打在路人身上。张丹鹰看着金某瘦弱的身躯在风中一颤一颤,她知道金某在啜泣。又一段婚姻结束了,每到这时候,张丹鹰的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难受。

    之后的一天,张丹鹰接到了金某父亲的一个电话,老人60多岁了,对女儿离婚一事毫不知情,一口咬定法院是导致女儿离婚的帮凶。这让张丹鹰有些措手不及,她在电话里详细地向老人解释了事情的原委,可老人还是不能接受女儿离婚的事实。“必须上门一趟,因为我始终认为,我们做调解工作的,并不能以结案为目的,只有真正解开当事人心结,才对得起他们对法院的信任和期许。”就这样,张丹鹰亲自上门拜访了老人。

    为了更快地和老人拉近距离,消除隔阂,她特地叫上了和老人相熟的社工一同前往。她了解到老人特别爱吃荔枝,于是买了一大袋子新鲜荔枝上门。

    “金大爷,我们来看您了!”一进门,张丹鹰就满脸笑容地上前搀扶老人。老人看到一位法官居然因为自己的抱怨亲自来到了家中,感到有些意外,更觉得不可思议。

    张丹鹰一边帮老人剥荔枝一边笑着说:“金大爷,今天您有什么话尽管对我说!”

    老人露出了委屈的神情,开始诉起了苦。原来老人家里兄弟姐妹多,没有一个小辈离婚的,自从他女儿离婚之后,亲戚就时常在背地里议论,老人觉得面子实在挂不住。

    张丹鹰能够理解老人的心情,可现在木已成舟,只有尽自己所能让老人安心了。“金大爷,您的感受我都懂,可是您都一把年纪了,何必活得这么累呢?亲戚们爱说就让他们说去好了,咱们就当没听见,您女儿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啊!”

    “离婚时什么财产都没分到,想当初结婚的时候,新房的桌椅家具还是我们出钱买的呢!我女儿自从离婚之后也一直闷闷不乐,时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我很着急啊!”看着老人沧桑的脸,张丹鹰鼻子一酸。

    “金大爷,我相信您的女儿只是一时没有办法适应,您得给她时间慢慢淡忘。其实如果小两口在一起生活不开心,分开也是好的,能够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张丹鹰停顿了一下,看着老人,老人的双眼已不像她刚进门时那样忧伤与固执了,张丹鹰挪了挪身子,坐得离老人更近了些。

    “金大爷,您刚才说的那些家具啊,我们不要也罢。您女儿如果睹物思人,看见了只会更加难受。”老人听着听着,嘴角微微扬起:“是啊,不管怎么样,女儿只有一个,只要她幸福,其他什么我都不计较。张法官,我错怪你,错怪法院了。”

    “一个普通的案件,对于法官只是繁忙工作中的冰山一角,但对于当事人,可能就是他一辈子唯一一次和法院打交道,唯一一次感受司法的力量。”就是以这样的一丝不苟,张丹鹰近年来办结的案件中,无一改判、发回重审,也无当事人投诉上访。她也先后荣获“个人二等功”,下城区“三八”红旗手、“杭州市十佳调解能手”、“下城区十佳政法干警”和“杭州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她统筹安排,探索创新,

    不断总结办案方法

    不同案件当事人之间相互劝说,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调解现场。这就是张丹鹰总结出的“张氏调解法”中的一招。近3年来,张丹鹰共审结案件1660余件,审结案件的调解撤诉率高达95%以上。

    她善于统筹安排,在安排案件调解时,她有时归类,有时搭配,归类是把同被告或有牵连的案件放在一起调解,搭配是把类型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的案件放在一起。她善于将几个案件穿插起来进行处理,这让当事人有时间冷静地思考沟通,有时几个案件的当事人也互相劝说,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于是在调解现场,除了能够看见张丹鹰像快棋手一样,迅速穿梭于几个调解室之间,还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听到这样的对白。

    这边,原被告双方正在为道路交通案件中车辆停运费的数额吵得不可开交,一旁离婚纠纷的当事人就上来劝架。“师傅,总共就几百块钱的事,两个大男人有必要如此计较吗?你看这吵架的工夫,可能那些停运费你都已经赚回来了。所以大家都各让一步,师傅你拿到钱也好早点开工了,时间就是金钱啊!”

    那边,离婚案件当事人因为一些琐碎小事互相赌气,旁边别的案子中的当事人常常会说“这样的矛盾我和我们家那口子也有,都是小事,不值得离婚。你看你们孩子这么小,也要为他想想啊,孩子成长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

    有时候旁人的劝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事人自己的怨气也会慢慢化解。很多当事人来了以后看到有好几个案件都在等待调解,就会说:“噢,你们法院每天都这么忙啊!”张丹鹰也会跟他们开玩笑说:“是啊,法院案子很多,像你们这点小事情我们就先组织你们调解一下,你们如果能够互相退让一些,这样我们法官也能少忙一点啊。”这样一来二去,当事人也更加理解法院和法官的工作,使调解的过程更加顺畅,而且整个法庭的氛围也会变得很轻松、融洽了。

    她办理民事速裁案件,不仅讲求效率多办案,还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一个案件从副本材料的送达、案件的排期、调解协议的履行,到案款的清退,她总是力争在每一个环节的运行中给当事人创造更多的便捷,在遵从法律程序的前提下让当事人简单易行地诉讼。

    每当她送走最后一个当事人时,审判大楼早已空空如也,她也经常最后一个来到食堂,同事说她太辛苦了,张丹鹰却说:“当事人来法院是怀揣着对法律的信任和期许,我们的工作不仅是解决当事人的纠纷,更是对他们信任和期许的一种回应。法官多做一点工作,当事人就可以减少些奔波和焦虑。”

    这些平日工作中的小小剪影串连出一幅动人的画卷,它描绘出张丹鹰法官在压力与隐忍之间,用坚持担负责任; 在误解与感激之间,用诚挚融化坚冰。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法官,她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用法律和良知履行了一个法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彰显了一位优秀法官的品质和素养,也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和尊敬。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