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建设

河北邯郸:“网格”中体验安全感

2013-10-23 14:33:1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北日报 

记者 刘常俭

87个“网格”覆盖主城区

近日一天凌晨,邯郸市复兴区公安局巡警大队民警巡逻至制氧机路时,发现路边站着一名年轻人,形迹可疑。几分钟后,巡警再次返回,发现他正在扒开路边一间小卖部的窗户,并将手伸到了里面。巡警迅速上前将其抓获。

日前,记者前往邯郸市采访,亲身体验“网格化”巡防给这座古城带来的变化。行走在邯郸市街头,记者发现,无论白天黑夜,不时看到身着警服的民警在各自的巡区巡逻。居民们说,巡警们处置各类突发紧急情况,维护城区交通秩序,服务群众,打击违法犯罪,增强了我们的安全感。

邯郸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艾文庆介绍说,今年4月2日,市里决定在主城区实行“网格化”巡逻防控,具体做法是:把城区每1.5平方公里划分为一个巡区,每个巡区分配一辆警车,每辆警车安排4名民警和4名辅警,巡逻车统一编号、统一安装警灯警报、GPS卫星定位和LED显示屏,统一配备无线对讲机和路障、网枪、抓捕器等装备,移动核查终端、防暴头盔、警棍、盾牌和单警装备一应俱全。

警力实行四班三运转,平时在各自巡区巡逻,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刑事警情,市局指挥中心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对所有巡逻车辆、警力的点对点调度、扁平化指挥。目前,87辆警车、964名民(辅)警在87个巡区日夜巡逻,20部吉普巡逻车在主干道上开展流动巡逻和定点守望,“网格化”巡防实现了地域上的无缝隙全覆盖,时空上的24小时全天候。

赵女士是丛台区一名企业职工,经常上晚班。对于“网格化”巡防她赞不绝口:“去年上晚班时我曾遇到两次抢包。现在好多了,上晚班骑车走在路上经常能看到巡警,再也不用担心被抢包了。”

“现在差不多白天一公里就能看到警察,夜间十几分钟能见到一辆警车,出了事也不用害怕。”邯钢生活区的马女士对“网格化”巡防也有切身体会。6月25日晚上,她骑车在小区内行走时,一名男子突然拽下她的挎包就跑,恰巧碰上两名巡警,将其当场抓获。

接警3分钟内,至少有3辆巡逻车赶到现场

“有一辆车牌号为冀DT××××的出租车被劫持,正沿光明大街向南行驶,各巡组迅速向光明大街靠拢,实施围追堵截!”指挥中心的指令刚落,4辆警车警灯闪烁分别从不同方向靠拢光明大街向南追击。被劫持的出租车驶至光明大街南头的城乡接合部时,看到有警车追来,两名歹徒命令司机停车仓皇逃走。民警赶到,只见惊魂未定的出租车司机一头虚汗。歹徒没有抓到,但避免了一场劫财甚至害命的惨剧发生。

这不是警方搞演习,而是不久前的一天深夜发生在邯郸市街头的真实一幕。

“‘网格化’巡逻防控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屯警街面,不仅提高了出警速度,也方便了群众报警和求助。”邯郸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尚庆文告诉记者。

在邯郸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电子地图上,记者看到,主城区大街小巷上闪烁着多个移动的亮点。指挥中心负责人说,这些移动的亮点就是主城区社会面常态巡逻的巡逻车。

尚庆文说,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警情,指挥中心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对巡逻车辆、警力的点对点调度、扁平化指挥。就近派警、快速处警、适时布警,有效提升了快速反应能力。

那么,现在民警的反应速度究竟怎样呢?邯郸市巡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马丽英用数字给出回答:“没搞网格化巡防以前接警后,一般需要5至10分钟民警才能赶到现场,现在一般在3分钟内,至少能有3辆巡逻车赶到现场,及时控制和处置情况。”

据了解,邯郸市公安机关还对主城区7863个电线杆进行逐一编号。巡警对自己的巡逻区及就近巡逻区内的电线杆位置了如指掌。报警人如果不能说出具体位置,只要报出附近电线杆的编号,巡逻民警就能根据电线杆编号迅速确定位置,有效提高了处警效率。

“‘网格化’巡防体系建设不仅提高了破案率,而且也压缩了违法犯罪空间,降低发案率。”邯郸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艾文庆说,“网格化”巡防体系建设以来,邯郸市街头“两抢”案件明显减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据统计,今年4至9月,主城区刑事发案同比下降23.23%,其中,抢夺同比下降41.14%,抢劫同比下降32.3%;共处置突发治安事件65起,直接抓获现行犯罪嫌疑人252名,直接破获街头“两抢一盗”案件95起。

“网格化”巡防在邯郸并非首创,为何会带来“后发制人”的明显效果?对于记者这一疑问,采访中,无论是公安干警,还是普通市民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邯郸市在拿来外来经验的同时,在具体做法上勇于大胆创新。比如,“网格”更小,巡警硬件装备更完备,特别是每个“网格”都能确保配备足够的人力,而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巡警的反应速度和市民的见警率。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