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南京市江宁区法院队伍建设扫描

2013-10-23 14:10:5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今年6月,南京市江宁区法院一篇案例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发布,这是该院连续第7年在最高院公报上刊载案例。值得称道的是,入选案例中有5篇出自青年法官之手。

    “现在我院35岁以下法官共44名,占一线审判人数近一半。在前不久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中,有6名青年干警进入了中层序列,活跃在审判一线。个个都很优秀。”在向记者介绍自家法院的这些青年法官时,党组书记、院长史兆祥言语之间充满自豪,对于他们近期的结收案情况、服判息诉率等数据更是如数家珍。

    确实,在这家案件量全省第一的“全国优秀法院”,一年审结超过2万起案件,审判绩效在全省排在前列,其中青年法官发挥着不容小觑的积极作用。

    面对新老交替、案多人少的共性现状,江宁法院是如何创新青年法官培养机制,将这些刚迈出象牙塔的新人培养成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基层法官?近日,记者走进江宁法院,在那里真切感受到了这些青年法官对理想的追求,对审判工作的热爱和他们身上源源不断的动力。

    实战训练

    下基层积累经验

    近年来,随着江宁社会经济的发展,法院受理的诉讼案件数量一直处于高位,加上案件复杂程度加大,案多人少的矛盾一直未能缓解。而将刚跨出校门新人培养成一名能独立办案的初任法官最快也要近三年的时间。他们虽然都具有较好的法学理论功底,但往往职业训练的缺乏和社会经验不足。所以,为了让他们能尽快上手办案,“实战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初,江宁法院新招录的8位年轻人被轮流安排到信访岗位锻炼三个月,这是江宁法院的“老规矩”。早在2009年,法院就专门出台了《关于新进工作人员到信访岗位锻炼的实施意见》,要求新进人员协助接待群众来访,并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专题调研。

    “到基层去,零距离接触群众,能提升这些青年法官做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和应对紧急事态、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副院长朱同福介绍说,“除此之外,还尽可能安排他们到偏远的人民法庭。近3年来,新进的26名大学生已经有10人先后到人民法庭锻炼过了。”

    为了让青年法官累积更多的“实战经验”,各部门每周半天常规的案件研讨会,都会安排青年法官参加,并要求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2012年,“青年法官沙龙”的设立,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广阔平台。

    会学习、爱学习成为江宁法院青年法官的“标签”,汤山法庭的王瑶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个在采访中被院长史兆祥屡次提及的帅小伙,今年32岁,工作办案时激情满满,常被同事戏称“像打了鸡血一样”。

    翻开统计表,两年来王瑶的结收案数和服判息诉率排名都相当靠前。如今,像王瑶这样的青年法官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可以说,这些青年法官办案,在各自的庭里不是最多,也是属于非常多的,而且办案质量都比较高。”朱同福拿出统计数据:2012年,32个青年法官办理案件6779件,人均办案212件;今年1至9月,37个青年法官办理案件6160件,人均办案167件。

    以老带新

    将好传统制度化

    10月12日,江宁法院举行了青年法官导师签约暨初任法官宣誓仪式。24位资深法官被聘任为指导老师,与30位青年法官现场签订指导合约。按照合约的要求,指导老师通过布置学习任务、指定阅读书籍、安排接访谈话、参与审判活动、指导文书撰写等各种方式,重点传授审判和调解工作的经验、技巧、方法。

    “我院历来就有‘传帮带’的良好传统,此次为青年法官聘任导师,并举行仪式,就是以制度的形式将良好的传统固定下来,形成长效。”史兆祥说。

    签约仪式上,记者见到了其中一位指导老师闫立海,最高院公报上刊登的该院案例其中有三篇就是由他撰写的。2006年,闫立海以31岁的“高龄”进入法院工作,短短7年就已经成为了一名能够独当一面,解决疑难复杂案件的能力型、专家型、精英型青年法官,多次荣获省级个人荣誉称号。

    这个学习医药企业管理出身的理科生,怀揣着当法官的梦想,考进了江宁法院。“在我们法院,老审判员有义务将自己多年的审判经验传授给年轻审判员,正是这种“传帮带”精神使我能够快速成长起来。现在,我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闫立海坚定地说。为了加强青年法官对案件审理的各项技能,提高青年法官庭审驾驭能力,江宁法院今年还组织开展了“庭长示范,青年观摩”活动,从5月31日至7月20日,由各审判业务庭庭长、副庭长开示范庭,青年干警观摩庭审。庭后,青年法官对示范庭进行打分评定,对庭长庭审进行“挑刺”。

    “庭长们向我们青年法官展示了他们的专业知识、个人素养、洞察力、逻辑分析能力、调控应变能力等。”立案庭青年法官樊琴亚一共观摩了5个庭审,对刑事案件、民商事案件等不同类别案件的庭审流程有了更新更全的认识,对庭审程序、庭审能力、庭审形象有了更多的认识。

    培育关爱

    营造自由好氛围

    从2007年开始,各地法院案件数量激增,案多人少矛盾爆发。面对重压,江宁法院一方面重视对优秀人才的培育,另一方面更加关爱青年法官,并积极为他们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

    “尊重一线法官,给予我们办案独立性。我们在讨论案件时永远会听到激烈的争吵声,没有职务的高低、没有年龄的大小,有的是每个人对法律的不同理解,正是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下,使我们加深了对法律的理解,增强了对审判工作的热爱。”闫立海对此很有感触。

    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凝心聚力,每个人都愿意为法院添砖加瓦,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往自己肩上多担点担子,让别人轻松点。正是这种“团队精神”使江宁法院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较好地缓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

    9月29日,南京中医药大学曾智教授应邀为江宁法院干警做了一场题为“和谐心灵超越自我”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干警正确面对心理压力,进行适当的自我调适,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努力做到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这些青年法官工作压力大,加上对自我的要求又很高,心理难免会有难以承受的时候。这个时候适当的谈心就必不可少。”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孙哲告诉记者,院领导对青年法官的心理疏导很关心,要求每个部门将这种谈心方式始终贯穿在工作当中。除此之外,院领导对他们的生活情况同样关心,积极为来自外地的青年法官争取到了廉租房,大大地解决了他们的住房压力。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云南下发意见加强队伍建设
·厦门市政法系统推进廉政风险防控 加强队伍建设
·云南检察院下发意见加强和改进检察队伍建设
·山西临汾努力打造政法队伍建设新格局
·加强队伍建设 人尽其才最重要
·江西瑞昌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

·江西瑞昌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
·河南政法委督查三门峡市政法队伍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