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兜式服务直接进社区
宜春“三网”体系标本兼治化解矛盾纠纷3万余件
雨季来临后,家住江西宜春奉新县佳乐园小区的居民小刘一直被阳台天花板渗水所困扰,多次找物业沟通都因楼上无人居住、物业未登记该业主联系方式而一直搁浅,得不到解决。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小刘前往书院社区反映情况。社区网格管理员在电脑上打开“三网”信息系统,输入关键词后,楼上业主的家庭成员、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立刻跳出来。很快,小刘与该业主取得联系。今年国庆节前,阳台渗水事件得到圆满解决。
这是宜春市利用“三网”信息系统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的一个镜头。今年以来,宜春市在全省创先启动社会管理“三网”工作体系建设,全面建成以社会管理信息化为支撑的“网络上运行”体系、以城镇社区网格化建设为基础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和以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的“网兜式服务”体系,并打破部门界限和条块分割,实现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在基层多部门联动整合,提供了一个“零距离”管理和服务群众的综合性平台。
据了解,宜春市依据“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原则和每个网格200至300户、1000人左右的规模划分社区基础网格,农村则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础网格。目前,在全市划分了2040个网格,并让现有街道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工作重心下沉,配齐配强网格管理员。此外,按照“1+1+N”模式,发动网格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以及老党员、老干部、社会志愿者、法律工作者参与到“网格化管理”中。
为实现“网络上运行”,该市开发了专门的社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充分采集录入网格内各类组织和人群的基本信息,建成了横向到市县两级53个有行政调解职能的部门,纵向到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网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并具备联通共享、网上查询和网上办公的功能。
“此前,我们也出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相关文件,但在落实过程中,往往感到就问题解决问题,缺乏抓手,难成系统,无法根治,做不到标本兼治。”宜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南凯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三网”体系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分散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宜春市袁州区灵泉街道是中心城区的老城区,社情民意比较复杂。在“三网”信息采集中,该街道发现了四大问题:一是人口管理缺失缺位,如有“空挂户”4628户;二是房屋管理混乱无序,有1170套出租屋未办理租赁登记备案手续,也未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三是“两新组织”游离监管之外,无证经营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有122家;四是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隐患多,人防技防水平较低、消防设施落后。
“目前,这些问题有的已经补充完善,有的正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逐一研究解决。”灵泉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黄春根告诉记者,“刚开始,我对‘三网’体系建设并不理解,现在越搞越有甜头,因为底数清、心中明,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从中也接受了一次创新社会管理的业务培训,感受了一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的变革。”
60岁的葛和英老人在灵泉街道东城社区一栋老式砖瓦房里生活了30年,现在和小孙女相依为命。今年5月20日晚,大雨倾盆,年久失修的房屋大面积漏水,老人向东城社区网格员彭昇明电话求救。不到10分钟,彭昇明就和社区主任、综治干部一起赶到老人家中。次日,彭昇明不但找人补漏,还向房管局申报了一笔维修基金,彻底解决了房屋漏水问题。
“摸清情况、发现问题、跟进服务、完善管理。”徐南凯用这16个字来概括“三网”体系的作用。他表示,“三网”体系将以前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变成了“下面一张网”,网格管理员在摸清情况过程中发现问题,同时主动跟进,通过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窗口前移和资源整合,为基层百姓解决问题,实现“网兜式服务”。
据统计,截至目前,宜春市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录入人口信息573万余条,采集房屋信息120余万套、安全隐患101个、社会治安乱点102个、传销组织19个。针对相关问题,宜春市已组织力量进行跟进服务、完善管理,目前已整治社会治安乱点81个,化解矛盾纠纷3万余件,取缔传销窝点19个,消除公共安全隐患94个,其他问题正在有序解决之中。(记者郭宏鹏黄辉 通讯员吴剑)
·江西南昌:121条细则让非法证据无处遁形
·江西铜鼓创新警务模式提升巡防效能
·江西破获一起涉案金额7.44亿元特大制假案
·江西九江:“段郎说事”聊机关办事难
·江西永新法官帮罪犯子女上户口促积极改造
·江西宜春袁州民警劝说11名命案嫌疑人自首
·江西宜春袁州民警劝说11名命案嫌疑人自首
·江西公安厅启动万名新警“大轮训”活动
·江西举行检察文化基层行活动
·江西高院:精心调查研究 深刻自我批评
·江西公安厅出台110接处警工作规范
·江西厅长与网友共话平安